大棚蜜蜂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放养密度与时间
一般以一株草莓一只蜜蜂的比例进行放养。
蜂箱最好在草莓开花前4天放入大棚,让蜜蜂先有一段适应大棚环境条件的过程,然后再开始访花采蜜。
放养最适温度
蜂箱最好能在早晨或黄昏前后搬入大棚,若在中午放入,由于大棚内外温度差异过大,会引起蜜蜂骚动。
当大棚内温度上升到15~18℃时,蜜蜂开始飞出蜂箱进行访花采蜜;20~23℃时蜜蜂活动最为活跃;若上升到25℃以上,虽然自蜂箱飞出的蜜蜂很多,但它们大多不去访花采蜜,而是聚集在蜂箱周围或聚集在大棚的天顶上,授粉效果不好。
蜂箱放置位置
蜂箱宜放在大棚内光照条件最好的地方,在东西走向的大棚中,蜂箱可放在大棚的西侧;南北走向的大棚中,蜂箱可放在大棚的北侧;蜂箱的出入口应朝着阳光射入方向。
蜂箱安放位置距大棚顶部至少30厘米,距地表至少10厘米,以避免蜂箱内日温度变化过大。
注意降低湿度
空气湿度越低,花药开裂越好,蜜蜂的访花次数也越频繁。
晴天开放的草莓花,中午前后会散发出大量的花粉,分泌出许多花蜜,是蜜蜂访花采蜜的最好时刻。
当空气湿度处于80%以上时,草莓花的花药就不能正常开裂,蜜蜂的访花次数也会减少。
若遇连阴雨天气,大棚内空气湿度持续偏高,蜜蜂的访花次数会明显降低。因此,应注意抓紧连阴雨天气中出现的短暂无雨时机,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促进蜜蜂访花采蜜。
配置授粉蜂群
根据大棚温室面积决定授粉蜂群的大小,一般一亩大小的棚适合配置一群4框蜂,较小的温室可以减至2~3框蜂。
选择优质的蜂王,选用生命力旺盛、能够维持强群、不易分蜂、产卵力强的优质蜂王。
提前培育适龄授粉蜂,在作物初花期前大约51天开始培育适龄授粉蜂,工蜂从卵到出房需21天,并在出房后14天开始采集工作,20天后成为主要的采集力量。
保持蜂群内幼虫和子脾的数量,增加授粉次数。
摆放蜂箱的位置应通风防潮,蜂箱可放在拱棚内中部、垄间的支架上,在日光温室则放在北侧墙体中上部,连栋温室中均匀放置在立柱中上部或栽培架下部。
管理和维护蜂群
防止农药危害,在使用农药时,应提前将蜂巢门置于只进不出的状态,待工蜂全部回巢后关闭并移出蜂箱以防危害。
饲喂管理,虽然一般不需额外饲喂,但当蜂箱内缺少食物时,可在蜂箱附近放置含50%~60%蔗糖液的浅碟供蜂取食。
采蜜与蜂蜜收获
一般从春季到秋季均可进行采收,但最好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
采收后需要过滤和消毒蜂蜜,以保证其质量。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大棚内蜜蜂的授粉效果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