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生长速度和体重
肉种鸡在20周龄时应达到理想体重,通过限饲方式控制采食量,使其接近高峰料量。这有助于防止体重超标和产蛋量减少。
防止过早性成熟
限饲不仅能控制体重,还能控制性成熟。理想的成熟期为24周龄,此时产蛋率达5%,30周龄进入产蛋高峰。过早或过晚开产都会影响产蛋量和种蛋合格率。
减少脂肪沉积
腹腔脂肪适中的母鸡产蛋率高,开产后很少发生难产、脱肛、死亡等现象。通过限制饲喂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过量脂肪的沉积。
选择合适的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分为笼养和平养两大类,其中笼养为主,平养包括网上、地面和地网混养。饲养密度需根据鸡只大小和饲养环境进行调整。
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温度:适宜温度为15~23℃,产蛋和饲料报酬最高的温度为15.5-16℃。环境温度在24℃以上时,蛋重开始降低;27℃时产蛋数和蛋重均下降,而且蛋壳厚度迅速降低,同时死亡率增加;37.5℃时产蛋量急剧下降,温度在43℃以上,超过3小时母鸡就会死亡。
湿度:蛋鸡适宜的舍内相对湿度是60%-70%,但只要温度不偏高或偏低,相对湿度在40%-72%的范围内对鸡均无明显影响。高温时,如果湿度较大,会阻碍鸡蒸发散热,造成热应激;低温高湿时,鸡散失热较多,采食量大,饲料消耗增加,降低生产性能。
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补充氧气,排出水分和有害气体。炎热季节加强通风换气,寒冷季节可以减少通风。
光照管理
蛋的形成过程受光照、神经和体液综合因素的制约。高产品种鸡产蛋光照时间应为16小时(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并保持恒定,能促进鸡机体发育,使产卵机能加强,加速卵子成熟。
饲料选择和管理
选择优质饲料,并在饲喂过程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增加营养价值,保证饲料的新鲜度,不得使用过期饲料。
在产蛋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菜籽饼、黄豆粉等,以增加产蛋量和营养。
疾病预防和治疗
保持饮水量充分和新鲜,清洁鸡舍,定时消毒,注重疾病预防和治疗,并认真做好疫苗接种、体检等工作。
适时放养和管理
雏鸡出生后约1个月左右,体重达到0.25~0.3千克,并在天气温暖的时候,将雏鸡分批放养到山坡草地上。放牧地点由近到远,放牧时间逐渐延长。在最初几天的放养中,可以在补饲的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以防止应激。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母鸡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