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野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环境选择、饲料选择、饲养密度、疾病防治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环境选择

选择靠近山林、河滩、山坡等自然环境的场地,这些地方的空气新鲜,水源和食物链较为纯净,有利于野鸡的健康生长。

场地应具备环保监测认证,并且相对封闭、易于隔离、向阳和干燥。

鸡棚舍修建

在放养场地内建造简易鸡棚,供野鸡休息和避风雨。鸡棚的尺寸一般为宽5米、高2米,长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围栏修建

在鸡场周边设立围栏,高度为1.5米,每隔2米设立一个木桩,然后将塑料网或钢网固定在木桩上,形成围栏。饲养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1000~3000只。

设备与料桶饮水器

根据饲养鸡只的数量,在鸡棚外部配置适量的料桶和饮水器。通常是每50只鸡只配备1只料桶和1个饮水器。

放养与管理

初次放养:雏鸡出生后约1个月左右,体重达到0.25~0.3千克,并在天气温暖的时候,将雏鸡分批放养到山坡草地上。放牧地点由近到远,放牧时间逐渐延长。在最初几天的放养中,可以在补饲的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以防止应激。

调教方法:在调教过程中,可以使用饲料引诱鸡只上山,并吹响哨子,使鸡只逐渐形成对哨声的条件反射。傍晚时,也可以通过哨声让鸡只返回鸡棚进行补饲和饮水。

补饲和饮水:要注意观察鸡群的觅食情况,并根据不同季节确定补饲次数,通常每天补饲1~2次,饮水2~3次。天气不好时,应暂停放养,以防发生意外。

饲养密度

野鸡活动量较大,饲养密度太大会容易发生互相啄咬的现象,且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应根据野鸡的生长情况控制饲养密度,一般每亩控制在150只左右为宜。

饲料选择

野鸡的食物包括小米、玉米渣、草料等,每天喂的次数为5到6次,具体喂食量以野鸡吃完为准。建议用天然谷物,以保持野鸡肉质的韧性和口感。

疾病防治

保持场地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注意保暖保温。每周至少让野鸡沙浴一次,并在河沙中喷入2%的杀虫溶液,以杀灭体外寄生虫。

温度控制

雏鸡的适宜生活温度为25-30℃,饲养期间要控温。定期检查雏鸡的进食情况,以防爆发疾病。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野鸡,并确保它们健康生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