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山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条件
选择地点:养殖山蛙应选择环境安静、阴凉且有常年不干枯、无污染的山溪泉水或优质地下水的地方。水质要求pH值在6-7.5之间,中性偏酸,且水中溶氧量较高。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2-25℃,最低温度在零下5℃以上,最高温度在38℃以下。
遮荫降温:夏季温度高,需做好遮荫降温工作。可在池塘中培植菱藕等水生植物,池塘边栽种葡萄、丝瓜等藤类植物,以降低水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投饵管理
增加投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山蛙的食量会增大,7-8月份达最高峰,投饵量应逐渐增加,一般应达到蛙总体重的20%左右,以避免饲养池发生弱肉强食的现象。
清洁饲料台:每天要清洗饲料台,及时清除腐败变质的饵料,每半个月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一次,使池水浓度达1ppm,以防疾病传播。
水质管理
加注新水: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变坏,应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防逃措施:夏季暴风雨多,蛙受惊后会爬越障壁或掘洞逃跑,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敌害防治
清除天敌:蛇、鼠、猫等都是山蛙的天敌,夏季活动特别猖獗,必须建立巡视制度并采取清除措施。
疾病防治
定期消毒:每半个月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一次,使池水浓度达1ppm。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蛙得病,应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防疾病蔓延。
养殖方式
集约养殖:根据养殖场地的区别,可以选择池塘养殖、场区养殖、庭院养殖、室内养殖、恒温养殖等方式,一般密度为一公顷2000-3000只。
天然放养:也可以利用水库、沼泽、湖泊、河道、稻田等天然环境进行养殖,但需圈定好养殖范围,以免牛蛙跑掉。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有效地进行山蛙的养殖,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