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清水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生态环境条件
清水鱼养殖的自然生态环境要清新优良,无任何污染,水源要丰富,且长年流水不断。
养殖用水的酸碱度应控制在7.2左右,生化耗氧量不超过0.2毫克/升,溶氧量达9.0毫克/升以上,其他卫生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15天左右,需对养殖鱼塘进行清洗消毒。每平方米鱼塘用生石灰0.3千克或漂白粉20克兑水全塘泼洒,2-3天后排干池水,日晒10天左右,进水放养。
清水鱼放养品种以草鱼为主,少量搭配鳊鱼、鲤鱼、卿鱼。放养时间在每年立冬后至春节前后。鱼种规格要求体长在15厘米以上,一龄草鱼尾重250克左右。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草鱼种10-13尾左右。
“三定”投饲
饲料以天然或人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辅以谷芽、麦芽等其他鱼饲料,不喂任何配合饲料。
定时:每天2次,上午8:00-9:00、下午3:00-4:00各1次。
定质:青饲料新鲜、娇嫩、无污染,其他饲料新鲜。
定量:以鱼吃八分饱为准,即饲料在3小时左右被鱼吃完。
流水调节
调节流水量是清水鱼在小面积、高密度条件下养殖管理的重要措施。
春季:鱼经过越冬,体力较差,需要在缓流水中生活一段时间,池水交换量一般掌握在每天1-2次。
夏季:是鱼旺长的季节,需氧量大,池水交换量每昼夜达3-5次。
养殖池建设
选址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饲料资源丰富。
新塘需要自行挖掘和修建,根据养殖规模而定,同时配备增氧机、投喂饲料机械、药物等基本生产设备。
清塘消毒
无论是新塘还是老塘,在养殖前都需要将鱼塘进行清理和消毒。
老塘需要将池塘的淤泥清理出来,然后用一百千克左右的生石灰进行消毒,清塘时水深控制在三十厘米左右。
新塘则只需要将池塘中的一些杂物清理出来,然后用七十五千克左右的生石灰来进行消毒。
鱼苗投放
选择优质鱼苗,要求健壮、无病、抗病能力强,规格整齐。
鱼苗在放养前要用药物进行浸洗,然后进行试养,试养成功后再放入池塘中养殖。放养时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避免在阴雨天进行。
饲料投喂
主要以食用螺蛳为主食,辅以蚌、蚬、蛤、虾和昆虫幼虫等。
使用青鱼专用颗粒饲料,并根据季节调整投喂量及投喂次数。坚持“四定”投饵方式,即定时、定位、质量、数量。
日常管理
定期巡塘,及时更换新水、增氧,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
在鱼类生长季节需增加氧气转换,有利于钙磷吸收。
及时注入新的水源,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质突然变化对鱼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清水鱼,确保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