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奶菌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栽培季节
根据虎奶菌在25~35℃正常出菇的要求,一般安排在2~4月份接种,5~9月份出菇。利用塑料大棚可以合理调配栽培季节。
栽培袋制作
培育基配方:干杂木屑38%、棉子壳35%、麦麸22%、轻质碳酸钙1%、玉米粉3%、糖1%。
制作方法:将棉子壳调湿后与杂木屑、麦麸、玉米粉、轻质碳酸钙混合拌匀,糖溶于水补充含水量,使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调至7.5~8.0。采用17厘米X33厘米X0.005厘米聚丙烯栽培袋,每袋湿重1000克(干料约350克)。将装料后的塑料袋套上海绵套环,置常压灶中灭菌,温度升至100℃维持15小时。冷却后的菌袋在接种箱内消毒后进行接种,每袋栽培种可接种40~50袋。
菌丝培育
接种后的菌袋直立于培育室架上避光培育,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70%~75%。
前期关闭门窗,避免室内温度波动过大;后期加强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爽。
菌丝长至袋高的1/3~4/5时进行两次查菌,剔除污染、死种或生长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况下,40~5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开袋覆土
菌丝走满栽培袋10天后,且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便可开袋出菇。
去除套环,解开袋口,在培育料料面覆土,厚度为3~4厘米,可选用菜田土、火烧土,土粒直径为1.5~2.0厘米。
出菇管理
温度:最适出菇温度为22-35℃,具体调控措施包括夏季场地选择阴凉地方,早晚温度低时通风,加盖草帘或遮阳网,以及在草帘上浇水降温。
湿度:土壤湿度控制在20-40%,空气湿度85-90%。调节湿度的方法包括地面和墙上浇水、通风口悬挂草帘并浇水、喷雾器喷水、撒生石灰粉降湿等。
通风:出菇阶段需要新鲜空气,夏季高温时晚上通风,温度低时中午通风,湿度大时随时通风,尽量安排在晚上光线暗时进行。
光照: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散射光,过强光线会抑制生长。调节光照的方法包括增加大棚覆盖物、使用深色布或草帘遮阴等。
采收和加工
当子实体发育到七八成熟前及时采收,手持菌柄基部轻轻扭下。
采下的菇要按顺序排放在浅筐内,削去表面泥土和杂物,基部削切要圆滑,并进行包装、冷藏或销售。
采菇结束后的大棚管理
清理床面,捡去菇脚和死菇,去掉表层土,进行二次覆土,浇一遍水,补平料面,按第一茬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一般可出三到四茬。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虎奶菌的养殖,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优质的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