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自养石螺怎么养殖

山水自养石螺的养殖方法如下:

选择养殖地点:

可以选择水田、水沟、鱼塘、沼泽田、小溪等进行饲养。石螺喜欢生活在碱性的环境中,需要将PH值保持在七以上,且生长环境含有一定钙质,此外,水底应有石头或水草供石螺附着。

清塘消毒:

在投放石螺前10天左右,按每亩50~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可以在水体里面堆放有机肥料。

选择种螺:

选择体大、壳薄、肉多、螺纹少、灰黑色的种螺进行养殖,体小长尖、壳厚肉少、螺纹多的种螺不建议养殖。种螺可以直接从市场选购鲜螺,也可以自己到池圹、田中拾获。

饲养密度:

石螺的良好生殖期在3-11月间,放养时间可以从3-11月分期分批进行。放养密度要根据水域进行饲养,在水田、鱼塘、沼泽田等自然水域,可以亩投放600只,人工开挖水池可以投放9000只左右。

饲喂管理:

石螺的食物包括水中的藻类、腐殖质、微生物,也可以投喂鱼粮、虾粮或食物残渣。石螺食欲兴旺可每两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石螺喜欢在夜间活动及摄食,晚上投食时可以适当加大饲喂量。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一定要投人工饵料,可以使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投喂。

水体温度:

石螺能够适应20度左右的温度,最好将温度保持在20度到28度之间。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们的活性,水温超过40度,石螺会完全失去活性。

水质管理:

石螺需要在碱性并且有一定钙质的水环境中生存,PH值应保持在七以上。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建议每周换水1-2次。

繁殖管理:

石螺是卵胎生动物,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一年时间。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雌螺在产出仔螺的同时进行交配受精,并孕育次年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只~150只仔螺。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山水自养石螺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和温度适宜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合理投喂和定期更换水,以及选择合适的种螺和放养密度,也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