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青蟹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设施,并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建议:
场地选择
水质 :选择水质清澈、富含营养物质的水域,如淡水河流、湖泊或港湾。水质要求无工业废水、无污染,pH值在7.8-8.6之间,水温在10℃-30℃以内,透明度20厘米-30厘米,化学耗氧量4~17.6毫克/升,铜离子浓度不超过0.488毫克/升。水温:
青蟹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温,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
水深:
水深在1-2米较为适宜,过深的水淹没了蟹的栖息场所。
水流:
水流适中有利于饵料的扩散和废物的排出,但过强的水流对蟹的生长不利。
地理位置:
选择海水清新、无污染、有一定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建造养殖池。
养殖设施准备
池塘或网箱:
根据养殖规模选择建设池塘或搭建网箱。池塘较适合大规模养殖,而网箱适合小规模养殖和移动养殖。
饲料桶:
用于储存蟹饲料,方便投喂和管理。
水处理设备:
包括水泵、过滤器等,确保水质合适,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防护设施:
如渔网和害虫防治等设施,保护蟹苗和成蟹免受损失。
蟹苗放养
放养规格及时间
夏苗放养一般在6~7月,规格为15~50克(平均25克)左右,经3~4个月养殖后,当年能达商品蟹规格。
秋苗放养一般在9~10月,规格在10~20克,越冬养殖至翌年5~6月份,可达商品规格。
放养密度
4~5月份放养50~100克/只越冬蟹,每亩放苗200~500只为宜。
8~10月放养密度视环境条件可掌握在500只/亩左右为宜。
消毒:
放养前必须对塘内进行一次全面清淤消毒,消毒后应及时进注海水,并保持水深20厘米-30厘米,直至放苗前2天-3天把池内水位增高到1米以上。
饲养管理
饲料:
青蟹的食物主要可以利用天然的一些饲料,如贝壳类、小型甲壳类虫子、小鱼小虾和螺蛳。人工投喂时,最好选择在傍晚进行,投喂量要根据每天的天气、水质和青蟹胃口来决定,一般在夏天吃得多,冬天吃得少。
水质管理:
保证水质的干净清澈,并根据池塘中的水质情况适量换水。雨后及时换水,天气炎热时每半个月换水一次,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防止青蟹缺氧死亡。
定期巡塘:
每天早晚各巡一次,观察青蟹的进食情况以及水质的变化情况。做好进出水设备、防逃设备的维护,并定时查看天气预报,做好各种恶劣天气的应对。
越冬措施:
当气温低于10摄氏度时,应提高池塘水位和水温,并停止投喂青蟹,待天气转暖后再投喂。
注意事项
防逃:
螃蟹擅长逃跑,池壁应用水泥加固,防止青蟹越堤逃走。池塘周围要加细铁丝网,网子高度要有1米。
消毒:
放养前池塘要撒石灰消毒,清洗以后再放养,蟹苗也要消毒。
养殖周期:
春天引进蟹苗养殖,大概在12月时候能养成扣蟹,第二年继续进行养殖,第二年的秋季可以完成上市。整个养殖周期大概只一年半左右。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在厂房附近的水域进行青蟹养殖。注意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设施,并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