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泥鳅养殖土池的步骤如下:
选址与规划
选择阳光充足、水源方便、住宅附近的地块建池。
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种苗地可小一些,30—50平方米为佳。
池深一般50—100厘米。
四周可用水泥筑墙,薄膜贴埂,铲光土壁。
上设进水口,下开排水口。
防止泥鳅逃逸或被洪水冲跑,进、出口用铁丝网或塑料网、篾闸围住。
池塘处理
池塘四周设立防逃墙(高出水面40cm左右),并且池塘的塘壁要夯实。
水深在40-50cm左右;塘底放置软泥(20-30cm厚)。
在靠近出水口处设一个占池面积5-10%的鱼溜,并在池中投放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放养泥鳅苗10天之前左右,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100平方米使用20-30kg),然后每100平方米使用30-45kg的腐熟人畜粪作基肥,池水加至30cm。
放养
培育泥鳅种,每100平方米放养1000-1500尾泥鳅苗,等到泥鳅长到3-4cm时,可作为泥鳅种使用。
放养泥鳅种之前,先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并将泥鳅放入10-15℃的水中浸洗20-30分钟,然后每平方米放养50-60尾的泥鳅种。
喂食量
初期日投饲量为泥鳅苗总体质量的2-5%,后期为5-10%(5-6月投喂量为鳅体重的4-5%;7-8月为8-10%;9-10月为5-6%),每天投喂2-3次。
饵料选择:刚下水的泥鳅苗,可以用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作为饵料,同时投喂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食料;长到1cm时,可投喂煮罗蚌肉等动物性饲料;后续可以使用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
水体管理
泥鳅喜欢肥水,需要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每100平方米施加50kg的腐熟有机肥),将池水可视度控制在15-20cm左右。
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投喂的饵料种类有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
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5-6月为鳅体重的4%一5%;7—8月为8%一10%;9—10月为5%一6%。
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饵料要投到食台上,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4个饵料台。
疾病预防
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预防泥鳅气泡病时,做好对池中各种气体饱和度的检测,保证饲料供应充足,减少泥鳅吞食气泡的机会。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立一个适合泥鳅养殖的土池,为泥鳅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