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养殖大虾的过程包括多个步骤,从养殖环境的筛选到苗种的选购,再到养殖管理,最后是捕捞和运输。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养殖环境的选择
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深适宜、底质平坦、交通便利、电力充足的水域进行养殖。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清晰,控制水温和盐度,避免水质突变和污染。
养殖池的建设
养殖池的大小、形状、深度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一般养殖池的深度为2米左右,形状为长方形或圆形,面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在养殖池建设时,需要注意防渗水、防漏水、防腐蚀等问题,确保养殖池的质量和安全。
苗种选择
选择体格健壮、无病无伤、适应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的苗种。在选择苗种时,需要注意苗种的来源和质量,避免引进带有病毒或细菌的苗种。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清淤:在收虾结束后将水排干,勘察池底情况,曝晒一段时间后,表面干硬龟裂即可,采用人工或者机器将池底的淤泥清走。
清理池底:清淤后应立即用生石灰对池底进行消毒。每亩使用150KG生石灰,均匀撒在池中,病使用人工方式将池子耙一遍。然后进一层水(改过全部池底),3-5天后放掉即可。随后采用边近边排并同时用人工耙底土的方式进行清理作业,使池低生鱼的污物随水流出。
进水消毒肥池:放苗前一个月左右,进水30-1000px,放置3-5日,使池底存留物质(包括处于休眠保护状态的动植物)被海水充分浸泡。然后向池内泼洒含氯消毒剂,每种单独使用的用量为:漂白粉、漂粉精和次氯酸钠均为10-20mg/L。有机氯种类较多,使用前应根据说明书进行使用,不要盲目投放。肥水顾名思义就是为虾苗提供一个健全的生态环境,水清则无鱼。
投饵与管理
虾属于杂食性动物,主要是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为食,可以用鱼肉、蚌肉、螺肉、酒糟等食物喂养。通常水温为18℃左右时小虾会性成熟,并开始交配产卵,在生殖季节白天也会出来进行交配活动,投料时白天也会出来争食。
定期检查水质和池塘状况,及时清理废料和杂草,控制病虫害,合理调节水温和光照等。在饲料管理方面,需要选择优质的饲料,根据对虾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投喂,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污染。
疾病防治
加强疫病防治,养殖者要学会识别常见的疾病和病因,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捕捞和运输
在捕捞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避免对虾造成伤害。在运输时需要选择适合的容器和运输方式,保持对虾的新鲜度和质量。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控制,避免对虾死亡或变质。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海洋养殖大虾,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