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稻田养殖是一种生态养殖方法,通过合理改造稻田、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和饵料,可以实现水蛭和水稻的双丰收。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稻田条件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保水性好的稻田,面积以667~1334平方米为宜。
主要设施
沟:在稻田四周挖深1.2米、宽2米的沟,田间开挖若干深0.4~0.5米、宽0.6~0.8米的道与沟连通,形成“井”或“丰”字形,沟道面积占大田总面积的25%左右。
堤:堤面宽1米,高0.6米。
防逃墙及进排水口:田四周用塑料薄膜围起高0.3米的围墙,进排水口设置尼龙网防水蛭逃逸。
水稻插栽
选择生育期长、茎秆坚硬、抗病虫、分蘖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水蛭种放养
水蛭种放养前10天每667平方米施3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投放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和水草,保证水蛭种放养后能吃到适口的饵料。
水蛭种可到养殖场购买,也可在春夏季节用浸透猪血的草把从天然水域中诱捕,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00~1000尾。
日常管理
投饵: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主食水中微生物、浮藻类,爱吃螺蚌肉、猪肝糜,嗜好吸食动物血。人工饲养可用畜禽血拌饲料或草粉等,荤素搭配。还可将河蚌或螺蛳投放在沟中,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摄食。投喂要注意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施肥:稻田一次性施足有机肥3000千克/亩,肥力不足时施菜籽饼肥10千克/亩,少量多次,追肥的同时补充水蛭饵料。
用药: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水蛭的危害,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最好使用动物粪便作为饲料,不仅有利于稻子丰收,也是水蛭的好饲料。
收获与冬眠
当水稻生产结束后,水蛭可以继续养殖一段时间,待湿度下降后,水蛭会进入泥土中进行冬眠,第二年条件合适时又可以出来活动。通过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实现一年投入多年受益。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实现水蛭稻田的高效生态养殖,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又增加了水蛭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