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
池塘养殖
建造养参池:选择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成池塘。池塘的大小和形状根据当地环境而定,一般要求长不少于50米,宽不少于30米,水深最低潮时在0.8-1.3米之间。
放人工海参礁:在池塘中放置人工海参礁,提供海参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人工海参礁的材料可以是瓦片、砖头、扇贝笼等,壁板越接近原始状态越好。
参苗的运输和投放:参苗运输有湿法和干法两种,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海参湿润。投放密度根据水温、水质等因素调整,一般每亩投放300-500头参苗。
饲料投放: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海参体重的3-5%左右,饲料需用水浸泡15分钟。
水质管理:确保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池塘水色应为浅黄绿色或浅棕色,透明度在60-80厘米之间,PH值控制在7.8-8.4之间,水温范围在0-30℃,最适合的水温为10-16℃,盐度应保持在25%以上。
海上筱养法
使用类似养鱼的网箱在海上进行海参的人工养殖。选择三面环山、背风流缓、水深5-9米的优良港湾。网箱的大小和高度根据海水深度和潮差大小而定,通常每公斤海参苗种可投放200-400头,成活率可达95%以上。
海滩圈养法
利用虾池或盐池进行改造,在海边滩涂挖土建池。池的大小和形状依地理环境而定,一般要求长不少于50米,宽不少于30米,水深最低潮时在0.8-1.3米之间。池内设有进出水闸门,安装过滤网防止敌害进入。
潮间带沉笼、沉箱养殖
选择风浪小、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滩面平缓的内湾作为养殖海区。沉箱、沉笼可以是水泥制作或钢筋网衣编制而成,固定于海底。优点是养殖海参的安全系数较高,便于观察和管理,但需要不断疏散,否则对生长有一定限制。
室内控温养殖
根据海参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使养殖水温始终保持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以便加快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养殖设施包括长条池、多层或多孔的海参“隐蔽物”等,水温控制在10-13度,放养密度和投饵量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建议
选址:选择距离海区较近、天然饵料丰富、潮流畅通、无淡水注入、水质条件好的区域进行养殖。
参苗选择:选择体表洁净、活力充足、无黏液、肉刺坚挺的参苗,并进行健康检测。
饲料和饲养:合理投喂饲料,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池塘,观察海参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通过以上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海参的养殖成活率和产量,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