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养殖塘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以确保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位置选择
水源充足: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便于注水和排水,同时方便鱼种、饲料和食用鱼的运输和销售。
交通便利:位置应便于交通,以降低运输成本。
环境安静:远离嘈杂地区,避免噪音干扰鱼类生长。
避免遮挡:四周无高大建筑和树木,以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促进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生长。
水源和水质
水源类型:以无污染的河水、湖水为佳,也可使用井水,但需注意增氧和水质调节。
水质要求:水质应肥沃,溶氧充足,酸碱度适中(pH值7—8.5),水温适宜(最好25—30℃),不含有毒物质。
池塘面积和深度
面积:根据养殖类型和需求选择合适面积,精养高产塘一般建议面积为5-10亩,鱼种塘面积可在2-4亩。
深度:池深一般以1-2米为宜,成鱼塘可加深至2.5-3米,以便鱼类有足够的生活空间。
池塘结构
形状:以长方形东西走向为佳,长宽比为2:1-3:2,有利于接受光照,提高水温。
池底:要求平整,从进水口端向出水口端作1/500-1/200的倾斜度,便于拉网和排水。
防渗措施:池塘底部应铺设防渗膜,防止水分流失和污染。
配套设施
增氧设备:配备增氧机,确保水体中溶氧充足。
排灌系统:建设完善的排灌系统,保证每口鱼塘都能独立排灌,避免串塘串灌。
渔用机械:根据需求配备颗粒饲料机、排灌机械等。
清塘消毒
清塘:将池塘中的水分排干,暴晒灭菌。
消毒: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池塘环境清洁。
土质和底质
土质:选择保水性好、硬度适中的土壤,以壤土为佳,避免使用砂土和腐殖质含量高的土。
底质:池塘底部应有一定的淤泥,有利于养鱼和高产,但淤泥过多时需及时清除。
布局与配套
塘基宽度:一般应有2米以上的基面,便于管理和操作。
电源:考虑建设稳定的电源,以便使用增氧机等设备。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建造出高效、环保、经济的养殖塘,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