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蝎子的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母子蝎分离
幼蝎产后3~5天蜕下胎皮后,在母体周围活动一会儿再次爬上母背,再呆上3~7天才真正独立生活。在此期间,不应将母仔分开,否则会影响仔蝎成活率。
弱仔蝎蜕完第一次皮后,身体软弱无力,需要母蝎再保护一段时间。蜕皮后向母蝎投些小型昆虫,避免母蝎残食仔蝎,但食物不能是大型类肉食动物。
饲料选择
幼蝎的蛋白质营养非常重要,最理想的饲料包括刚羽化的无菌蝇、小飞蛾、蚊虫、小黄粉虫、羊奶和蛋黄粉等。
在没有加温条件的养室,幼蝎的防寒保温最重要,冬眠的最佳温度为7~12℃。
饲养环境
幼蝎捕食能力差,活动范围有限,因此饲料营养和饲养环境需特别关注。适宜的温度为25~38℃,湿度为50%~60%。
防逃措施要严密,使用玻璃条或塑料胶带纸围好养池,防止幼蝎外逃。
分池饲养
随着幼蝎的成长,体形逐渐变大,蝎池密度变高,需注意分池饲养,以降低密度。
脱皮管理
幼蝎脱皮时,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温度,湿度要适中。脱皮过程中,应避免惊扰,确保蝎子的安全。
日常管理
定期更换饲养池中的水,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蝎子饮用变质的水。
提供充足的饲料,注意饲料虫的种类和数量,避免饲料单一。
疾病防治
注意观察幼蝎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幼蝎的成活率,为养殖成功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