鲳鱼的人工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池塘条件
鲳鱼养殖池塘的面积适宜在3-5亩,水深1.5-1.8米。
养殖前需进行池塘清整和消毒,若为混养池,则先放养其他鱼类,再放养鲳鱼。
鱼种放养
池塘精养:每亩放养20-40尾/公斤的冬片鱼种1000-1300尾,搭养花白鲢及罗非鱼鱼种150-200尾。若与种池混养,可放养夏花花白鲢和草鱼等2000-2500尾。
常规成鱼塘套养:成鱼鱼种按常规方法放养,再套放鲳鱼冬片鱼种200-300尾。
饲料投喂
鲳鱼食性杂、食量大,应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颗粒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达到30%-35%。
投饲遵循四定原则,日投饲量掌握在鱼体重的2%-4%,每天分上、下午两次投喂,上午投量占40%,下午占60%。
5-7天调整一次投饲量,实际投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吃食情况作适当调整。
增氧措施
鲳鱼耐低氧,但高密度精养下仍需配置增氧机,夏天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养殖水体盐度控制
盐度变化在10~25‰之间,适当的盐度降低能促进银鲳幼鱼肠道中多种酶的活力,增强抗氧化酶和ATP酶的活力。
养殖水体必须进行增氧处理,避免气泡病发生,增氧时要注意控制增氧量或使用间接增氧法。
养殖密度控制
养殖密度对幼鱼的增重率和消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养殖密度为15尾/立方米左右。
饲料与添加剂
饲料中可添加Vc等营养物质,提高鱼体免疫力,降低过氧化产物的含量。
饲料中可适当添加桡足类、水母类及甲壳类等天然饵料,模拟野生银鲳的摄食习性。
疾病防治
以预防为主,定期监控水质和鱼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避免过度投喂和饲料污染,减少疾病的发生。
繁殖期管理
繁殖期前应提供充足的饲料和营养储备,保证亲鱼的繁殖效率。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鲳鱼的人工高效养殖,提高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