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鸵鸟的养殖主要分为放牧伺养和集约化饲养两种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放牧伺养
地点:通常在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实行放牧伺养。
方法:将数十只或数百只幼鸵鸟饲养于一块很大的草地上,让其自由采食自然草料,屠宰前补充配合饲料肥育。有拔毛习惯的鸵鸟场,在8月龄时对鸵鸟进行一次拔毛,然后在14月龄时进行第二次拔毛。
优点:耗劳动力少,饲养成本低,但生长速度慢,14月龄才能达到100千克。
集约化饲养
地点:我国及欧美的部分养殖场实行集约化饲养。
方法:将30~40只幼鸵鸟饲养于有限面积的栏舍内,饲喂商业化全价配合饲料及人工青绿伺料。
优点:鸵鸟生长速度快,8~9月龄即能达100千克,但花费劳力多,饲养成本较高。幼鸵鸟体重达100千克后,除留作种用外,均在此期进行屠宰。
关键步骤
改善生存环境
育雏室和保温区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确保空气流通、新鲜。
床面垫料需平整、保温、干燥且卫生,以减少病菌滋生的可能。
青饲料应选用幼嫩多汁的种类,以满足雏鸵鸟的营养需求。
配合饲料则需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以促进其快速恢复体力。
运动场面积不宜过大,5~10平方米为宜,地面以沙地或部分沙地为主,保证光照充足的同时,也要设有阴凉处,供雏鸵鸟休息。
食盆和水盆需每日清洗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分小群饲养
根据日龄、体况和体格大小,将弱雏鸵鸟分成小群饲养,每群7~10只。
小群饲养便于饲养人员观察雏鸵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同时也有助于弱雏鸵鸟之间的互相取暖和社交。
防止腹部着凉
弱雏鸵鸟腹部着凉会严重影响卵黄的正常吸收,导致营养缺乏,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引发疾病。
因此,育雏床必须具备良好的保温和干燥性能,确保雏鸵鸟腹部不受寒冷侵袭。
强制饮水,诱导开食
刚出壳的弱雏鸵鸟需强制饮水,可使用注射器灌服10%的速补-14或葡萄糖溶液,每次5毫升,每天2次,连续2~3天。
同时,选用雏鸵鸟喜爱的青饲料切碎后撒在白布单上,引诱其采食。
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等具有“诱食”“促食”作用的添加剂,可进一步刺激弱雏鸵鸟的食欲。
尽早让弱雏鸵鸟进食,对其恢复至关重要。
适量运动
在温度适宜、阳光温和的小运动场中,让弱雏鸵鸟自由活动、奔跑、晒太阳和砂浴。
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健康、增强免疫力、促进骨骼正常生长。
饲料管理
饲料种类
青绿饲料:各种牧草和多种块根块茎类、蔬菜等,如苜蓿、三叶草叶、白菜叶、莴苣叶、胡萝卜等。
精饲料:玉米、小麦、豆粕、麸皮、鱼粉、食盐、磷酸氢钙、贝壳粉、骨粉,以及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饲料配方
雏鸵鸟精饲料配方:玉米56%、小麦6%、豆粕12%、麸皮3%、鱼粉6%、草粉10%、食盐0.4%、碳酸氢钙1.8%、贝壳粉0.8%、骨粉3%、活力金维1%。
饲喂方法
开食与饲喂:雏鸟出壳后72小时开食为好,开食前应先给饮水,水中加维生素。饮水后2小时再饲喂育雏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