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养殖塘的挖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水源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养殖规模等。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建议:

选址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环境安定、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建设。

-蟹池的规格面积没有严格的要求,但主要按照能否适合河蟹的生活习性建筑。

有土地、有水源的地方,规划面积可开挖每只池3-10亩为宜,过大不便于管理。

挖池

蟹池的深度以1.2-1.5米为宜,蓄水0.8-12-3米,必需夯实,不漏水、渗水。

沿平台二台坡向外四面开挖1.5-2米宽、0.4-0.6米深的环沟,坡高应低于水平面下0.3米左右,平台是河蟹的食台和栽水草提供蜕壳的地方。

进排水口成对角线设置,进水口建在每只池子的最高处,排水口建在每只池子最低处,出水口的外口用水泥管建筑需超出池埂20-30厘米。

特殊设计

在高温天气,可以在东西方向上挖一条沟,和环沟宽度、深度相同,方便螃蟹爬进环沟躲避高温,以防因高温缺氧导致的暴塘。

塘口开挖之后,将塘里水打到最高水位,泡上2个月,然后将水放掉,不放干,将环沟保水。

清整消毒

养蟹池秋冬季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cm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两周,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75~100kg/亩。

也可以用漂白粉清塘,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3-15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清塘后5天药性消失,8天后即可投放幼蟹。

移植水草

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沉水植物区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

投放螺蛳

成蟹养殖每年清明节前应投放一定量的活螺蛳,池塘投放量为300~400kg/亩,投放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酌量增减。螺蛳投放方式可采取一次性投入或分次投入法。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挖掘和建设一个适合螃蟹养殖的池塘,为河蟹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