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池内养殖物的方法如下:
彻底清塘消毒 :在放鱼种前,要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水深20厘米时,每亩鱼池用100公斤生石灰带水消毒,杀灭虫害、病菌和微生物,再施腐熟的人畜粪500公斤作底肥。然后蓄水深2~2.5米,待1周后药性消失再放鱼。
选择合适的鱼种和规格
投放“斤两鱼种”,大规格鱼种成活率高,并能保证抽捕出塘的商品规格。例如,草鱼200~400克、鲢鳙鱼100~300克、鲤鱼50~150克。
优质鱼种放入前须经消毒处理,可以使用二氧化氯、食盐、高锰酸钾等药物浸泡消毒。
合理搭配混养
实行立体养鱼,按上、中、下水层立体养殖鲢鳙、罗非鱼等“肥水鱼”和草、鲤、鲂鱼等“吃食鱼”。
每亩放养“斤两鱼种”1200~1500尾,其中草鱼占40%,鲢鳙占40%,鲤、鲫、鲂、罗非鱼占20%。
投喂配混饲料
根据鱼类的生理、生活需要,采用麦麸、米糠、豆饼面粉、酒糟、矿物质、维生素和鱼药,制成配(混)合饲料投喂,提高饲养的效率。每年每亩投喂1500公斤。
种植黑麦草、苏丹草、打捞细绿萍、浮萍饲养草鱼,每天喂2~3次。
适时巧施追肥
培养天然饵料,适时追施肥料,如施腐熟的人畜粪等,以增加水中的肥力,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饲料。
保持水质和环境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防止病菌和有害生物的滋生。
养殖环境与池塘消毒,确保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畅通。
合理放养密度
根据池塘面积和养殖能力,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鱼类生长受限和健康问题。
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
每天早中晚检查鱼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浮头、疾病等问题。
定期进行池塘消毒,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可以在鱼池内有效地养殖各类鱼类,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