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蚌养殖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水域选择
池塘养殖:面积因地制宜,小池塘3-5亩,大池塘十几亩到几十亩,水深1.5-2米,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可混养草鱼、鳊鱼、鲫鱼,不宜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鲢鱼,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
河流养殖:选择无污染、氧气充足、水质清新的河流,水流充足,物质交换充分,适合三角帆蚌生长。
大水面养殖:如湖泊、水库等,选择岸边或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水体流动性大,水质清瘦,溶氧丰富。环境因子复杂,管理操作不太方便。
育珠蚌的选择
种蚌选择:最好选择野生的珍珠蚌,雌蚌和雄蚌最好选择不是同一片水域的,以保证种质质量,提高后代育珠性能。
手术蚌的选择:繁育场或邻近珍珠养殖曾发生过病害的蚌不能购买,以杜绝病原体传播。
饵料生物培养
饵料种类: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
水质管理:水体颜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保持育珠水体“肥、活、爽、嫩”的状态。
混养鱼类
混养品种:可以混养草鱼、鲫鱼、鳙鱼等,但不宜混养竞食性强的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如鲶鱼、乌鱼等。
疾病防控:混养鱼类时,一旦发现珍珠蚌患病,应及时治疗,防止鱼类和珍珠蚌都死亡。
水质管理
水质参数:定期监测水质参数,确保养殖环境符合珠蚌生长需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养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酸碱度控制:将水体的酸碱度控制在7-8之间,过酸可撒入生石灰调节。
繁殖管理
人工催情:在合适的温度和养殖环境下,通过控制水质和光照,促使珠蚌产卵。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养殖池底的淤泥和残饵,防止底部死亡物质积累,保持水质清洁。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珠蚌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常见疾病包括感染、寄生虫等。
防治措施:根据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消毒剂、调整水质等。
养殖设施
过滤系统:搭建过滤系统,维持水质稳定,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增氧设备:定期增氧,确保水体中溶解氧充足,特别是在高温、低压条件下。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有效提高珍珠蚌的养殖成功率,最终获得高质量的珍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