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养殖虾池的建设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形状、面积、深度、池底质、护坡、进排水系统、蓄水池与水质处理、增氧机的设置与使用等。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形状与面积
形状:一般以方形、长方形和圆形为好,考虑水流的定向流动和土地的利用率。
面积:面积大水质较稳定,但面积小则易于管理。实践证明,池塘面积为2-4亩较合适。
深度
一般保持在1.0-1.5米,土池一般0.8-1.2米,高位池一般1.0-1.5米。
池底
池底质以水泥底及铺塑料膜底为好,其次是壤土、泥底。土池池底平坦,淤泥不超过10公分;高位池铺上薄膜。池底向排污口(排水口)倾斜,斜率为1-2%。
护坡
一般斜率为45度左右,用薄膜覆盖或水泥板墙。池塘堤坡不宜太陡,便于虾活动和栖息。
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渠道应独立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排水渠道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渠底高度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闸底的30厘米以上。
蓄水池与水质处理
蓄水池的主要作用是储存海水或淡水,向养虾池提供经消毒、沉淀和净化后的养虾用水。一般3-5个养虾池应配备一个蓄水池。
蓄水池应有排水闸,保证能完全排干池中的水,以利清污消毒。
增氧机的设置与使用
对虾养殖必须配有增氧设备,增氧机的作用不但增加水中溶氧量,还可以改善水体分层现象。
增氧机应设置在池中深水处,放苗一个月内,每天中午和黎明前各开机1次,每次开机2~3小时。一个月后,每天在中午和黎明前开机,中午开机3小时,黎明前开机10小时左右。阴雨天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养殖后期全天开机不少于20小时。
清塘与消毒
老鱼塘先清淤,新老池须先曝晒13天左右。放虾苗前10天用生石灰1500~2250千克/公顷或漂白粉112.5~150.0千克/公顷清塘。对于野杂鱼、海虾较多的塘还要用敌百虫15千克/公顷杀灭。
进水净化与调整盐度
纳水时需经60~80目筛网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进水80~100cm后,进行水体消毒,用强力菌毒清等药物杀灭水体病毒。同时用喷雾器对池埝进行药物消毒。
池塘盐度应与育苗室虾苗淡化盐度相吻合。
设置隐蔽物
种植水草、菹草、轮叶黑藻、空心菜、水葫芦等,种植面积占整个池面积的20%左右,起净化水质、控温、蜕壳隐蔽的作用。在池塘四周离岸边3~4米处放置一些旧网片、竹枝、棕丝,作为虾蜕壳时的隐蔽物。
施肥
虾苗下塘前2~10天施发酵后的有机肥4500~7500千克/公顷,培育浮游动物。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设一个适宜养殖虾类的鱼塘,确保水质稳定、环境适宜,从而提高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