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要想取得高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分期饲养
根据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进行不同的养殖管理,这是取得高产的关键。
传统的混养法会导致大小蚯蚓混杂,影响采收和利用。
人工养殖时应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通过分期饲养,可以更好地控制种群密度和生长周期。
薄饲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两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20厘米,保持饵料新鲜透气。
定期清除蚓粪和取蚓茧,倒翻饲育床三四次,以保持养殖环境的最佳状态。
适时采收
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进行短期高密度养殖,并增加采收次数。
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以夺取高产。
轮换更新
种蚓应每三四月更新一次,养殖床也应每年换一次,以保证种群的旺盛和避免自然衰退。
养殖管理
蚯蚓养殖分为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养殖要求不同。
种蚓管理:养殖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2.5公斤或每平方米1万条-1.5万条,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
环境控制
养殖蚯蚓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最佳温度为15-25℃,土要潮湿,环境要安静、阴暗,避免光线直射。
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夏季经常喷水降温,以保证蚯蚓的正常生长。
饵料选择
饵料以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为佳,也可以加秸杆、稻草等。
饵料应事先进行发酵,达到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的状态,以利于蚯蚓的生长。
养殖方式
可以采用盆内养殖、箱筐养殖、室内砖池养殖、农田养殖、堆肥养殖等多种方式。
盆内养殖适用于小规模的试验或家庭养殖,箱筐养殖和室内砖池养殖适合小规模或家庭养殖,农田养殖和堆肥养殖适合大规模养殖。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蚯蚓的养殖效益,并且养殖过程相对简单,适合农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