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野蘑菇需要以下步骤:
选择合适的场地和种植方式
选择适宜当地食用菌的品种和合适的林地,春秋季节在树间挖25厘米左右深的坑,夏天地表温度高,坑挖30厘米左右,坑的大小根据要下的菌种量来决定,坑里浇遍水,等水完全渗到地下。
温室大棚、大弓棚、中小棚均可用于养殖野生蘑菇,棚长30-50米为宜,棚内铺料一般三行料二行走道或四行料三个走道,两边畦放线铺料各60厘米,中间畦放线铺料1.2米,走道各70厘米。
培养料的配制与发酵
培养料的主要成分包括玉米芯、花籽皮、有机鸡粪、麸皮、玉米面、锯末粉碎混合堆放,让其充分发酵好的土壤。发酵过程中要保持菇房的密封,避免细菌进入,结束后保持通风,在培养料的温度30℃时,将培养料均摊于各个栽培层,并喷洒少量石灰水,保持培养料湿润。
消毒处理
在栽培前要将房间打扫干净,避免后期出现栽培时病毒的污染,所以说要进行彻底的打扫,先将蘑菇房间冲洗一遍,冲洗干净后通风,水分干了后再用石灰水喷洒消毒,或者说用福尔马林消毒水之类的蒸发消毒换气。
播种
播种方式有撒播、穴播和层播。麦粒菌种应采取分层撒播,不管大棚和露地栽培均可采取撒播。每平方米用种1.5-2瓶,菌种要求菌丝浓白、粗壮、不吐黄水、没有萎缩、无杂菌、无螨虫。先将菌种瓶在0.2%的甲醛溶液中浸泡1小时,取出后沥干备用。
覆土与管理
播种后20天,菌丝基本走满后即可进行覆土,覆土之后,要加大通风量,并均匀的喷水,4-6天之后,缝中刚见到菌丝时需要及时开窗。
在出菇管理期间,当子实体生长到规定大小时,要及时采摘,并保持中间菇少留、潮尾菇速采的原则,采摘过程中,工具和手都需要进行消毒,采摘后切口要平整,保持鲜菇的卫生。
温湿度管理
蘑菇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4摄氏度左右,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它的生长,对其品质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同时每隔两三天还需要对植株浇一次水以保证土壤足够湿润,确保蘑菇的顺利生长。此外,蘑菇对于阳光相当敏感,在光照情况下会停止生长,因此,隔离光线对蘑菇的生长至关重要。
病虫害防治
蘑菇在生长过程中非常容易患上白腐病,或是受到菇蝇危害。因此,需要定期检查菇房,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野蘑菇。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氧气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定期进行消毒和病虫害防治,能够确保蘑菇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