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殖狮头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雏鹅的选择
选择出壳后卵黄和脐带吸收良好的健壮雏鹅,毛干后能站稳,活泼,眼大有神,反应敏感,叫声有力,毛色光亮。腹部较大、血脐、瞎眼等弱雏应及时淘汰。
饲养管理
潮口与开食:雏鹅出壳后24-36小时内开食,开食前饮水称为“潮口”,水中应加入0.1%高锰酸钾以预防肠道疾病。潮口后即可喂料,初期使用小米蒸八分熟,搭配青菜叶或嫩草叶,逐渐过渡到全价饲料。
温度控制:雏鹅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日龄28-30℃,6-10日龄25-28℃,11-20日龄20-25℃,21-30日龄19-21℃,22日龄以后为18℃。实际养鹅生产中可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吃食状况来判定温度的高低,并作相应调整。
密度调整:1-5日龄每平方米25只,6-10日龄每平方米20只,11-15日龄每平方米15只,16-20日龄每平方米12只,21日龄每平方米8-10只,22日龄以上每平方米8只。
疾病防治
养殖狮头鹅苗的时候需将温度控制在26℃~30℃之间,一天需喂养3~4次,以小米、青菜等为主,注意不能喂养腐坏、变质的饲料。狮头鹅苗的抵抗力比较弱,养殖密度不宜过高,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益生菌,提高狮头鹅的抵抗力。在日常管理中如发现体质瘦弱,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排粪异常的雏鹅应马上隔离饲养和治疗。
鹅舍建设
鹅舍建筑要求冬暖夏凉,空气流通,光线充足,便于饲养,容易消毒和经济耐用。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可用泥木或砖墙瓦顶,地面以水泥为佳,也可利用旧房舍改造。育雏室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以1∶10~15为好,屋檐高2米,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厘米,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有利冲洗消毒和防止鼠害。
水源和草源
鹅是水禽,天性喜水,习惯在水中嬉戏、交配和觅食。因此,建场应该选择水质好、水源充足的地方。养鹅场最好建在附近有可供放牧的草地或有场地可种植牧草、青菜的地方。
饲养密度和饲料配比
根据饲养规模设计育雏室大小,合理配置保温设备。饲料日粮的营养应该保持均衡,包含适量的能量、蛋白质、脂肪以及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以满足产蛋种鹅的营养需求。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夏季养殖狮头鹅的成功率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