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黄脚小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控制
出壳后的小鸡抗寒能力差,因此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一周龄的小鸡适宜30℃左右的气温,二周龄的小鸡适宜20℃以上的气温,一个月后小鸡可以适应室外的气温。
温度调节应逐渐进行,初期温度稍高,后期逐渐降低。体质弱的小鸡需要较高的温度,体质强的小鸡可以适应较低的温度。
通风与新鲜空气
小鸡体温高,呼吸快,新陈代谢旺盛,因此在保暖的同时要注意通风,使小鸡呼吸到新鲜空气。温暖的晴天中午,可以让小鸡在阳光下活动,以防发生软脚病。
精心喂养
小鸡出壳后24小时内开始喂食,最好喂容易消化的饲料和一定数量的青绿饲料。饲料可以研成碎末,煮大半熟后再喂。头三天内可让小鸡自由采食,尽快学会觅食。三天以后,每天喂6次,逐渐减少次数。饲料要拌成半干半湿状态。刚出壳的小鸡饮的水最好是温开水,还要补喂一些1%浓度的盐水。
饮水
提供充足的水,尤其是刚带回家的雏鸡,要先给它们提供水,等一个小时左右再喂食。饮水器最好使用金属的,避免使用塑料容器,以免破裂和泄漏。保持水的清洁,可以使用多维和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预防白痢和大肠杆菌。
光照
雏鸡第一天光照时间24小时,以后每天减少半小时。1-3天光照越强越好,便于采食饮水。肉鸡全程24小时光照,后期光照强度可以慢慢减弱。
选种建舍
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建设良好的鸡舍。鸡舍应选择通风、排水良好且远离噪音的地方,并配备适当的饲养设备和光照系统。
疫病防治
定期检查鸡舍,及时发现并隔离有异常症状的鸡只。定期接种疫苗,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鸡舍和饲养器具。
提高产蛋量
对于蛋类养殖户,提高产蛋量是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调整鸡舍的光照时间,刺激小鸡性成熟,增加饲料量,以及进行适当的运动来促进产蛋。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黄脚小鸡的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