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养殖家禽,主要有散养和圈养两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注意事项。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方法:
散养
选场搭棚
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昼夜温度变化不大的平地,搭建从北朝南的鸡舍。鸡舍应保证冬天可防寒保温,夏天能防暑降温,四周开排水沟,做到不积水。
适度的放养规模
一般以每群1000至1500只为宜,避免规模过大导致管理困难。
选择优良、健康鸡苗
应从健康无病尤其是无传染性疾病、管理科学的种鸡场引进鸡苗,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鸡种。
严抓放养管理
初放养头几天,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等,以防应激。棚舍附近需放置若干饮水器补充饮水,应勤换水。坚持放养定人,喂料定时、定点日常管理。勤观察,注意鸡粪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病弱鸡,并隔离观察和治疗。刮风下雨天气停止放养。适时补饲,根据不同季节和鸡的觅食情况确定补饲次数和时间,一般每日补饲1至2次。
搞好环境卫生,严格防疫
做好主要疫病的免疫工作。每天清除舍内外粪便。对鸡粪、污物、病死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用20%石灰乳、百毒杀、氯毒杀、消毒威等对鸡舍及场地周围进行彻底消毒、勤换垫料。还应用药灭蚊、灭蝇、灭鼠等。
圈养
鸡舍选址与建筑
将鸡舍建筑在隔离条件好的区域,离最近的畜牧场或其他可能的污染源至少1.6公里以外。鸡舍应避离可能运送禽畜的公路。鸡场周围使用栅栏以避免不必要的来访者。检测水源中的矿物质、细菌及化学物质的含量。商品代肉鸡鸡舍的设计和建造应防止野鸟及动物进入舍内。所有开口处都应用孔径2厘米的镀塑铁丝网加以封闭。地基和地面最好采用混凝土结构,防止啮齿动物打洞钻入鸡舍。所有鸡舍周围要清理和平整出15米的区域以便迅速便捷地清除杂草。防止人类传播疾病。鸡场所有入口处都应加锁并设有“不准入内”和“谢绝参观”等标志,以限制来访人员。若管理人员一天之内需走访多个鸡场(一个以上),最好先走访最年轻的鸡群。一定要最后走访有疾病问题的鸡群。所有进入鸡场的人员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程序。所有进出场内的工作人员及来访人员都必须沐浴并更换干净的工作服,这是避免场与场之间交叉感染最好的方法之一。若条件不允许,所有工作人员和来访人员到达鸡场时,应更换干净的一次性工作服和靴子。来访人员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姓名、单位、来访目的、来本场之前到过哪个场,再准备走访哪个场。进出每一栋鸡舍时,所有工作人员和来访人员必须清洗、消毒双手和工作靴。防止动物传播疾病。无论何时,鸡场应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同一鸡舍不同年龄的鸡群将为病原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鸡群间的空舍时间有利于减少场内污染源。空舍时间是指清洁/消毒程序完成之后至下批鸡群到场的间隔时间。建议最短的空舍时间为2周。鸡舍周围15米之内不应有任何植物杂草,为啮齿类、野生动物制造空场地。整理收集起场区内所有的设备、建筑材料和垃圾,以减少啮齿类、野生动物的隐藏地。随时清除散落的饲料。装袋贮存用于垫料材料的刨花和稻壳,或放置于储藏室/仓。所有鸡舍应杜绝野鸟。实施有效的控制鼠类的程序。诱饵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需连续不断地实施。
饲料管理
饲料应该具有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在日常管理中,要根据鸡只的生长阶段和需要,适时调整饲料的配方和喂食量。同时,还应该定期清理饲料器和饮水器,保持清洁和新鲜。
防疫管理
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和预防性用药,注意保持场地的清洁和卫生。及时处理和隔离患病的鸡只,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病虫害的防治,确保鸡只的健康生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