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在地里怎么养殖的

蚯蚓的养殖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建议:

桑园养殖法

选择地势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沿桑树行间挖宽40cm、深20~25cm的沟槽。

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枯树叶、烂草等,每亩约加有机料5000~7500kg,上面覆土10~15cm。

放入种蚓进行养殖,投放数量视蚓种和个体大小而定,行间可种植绿肥或青饲料,每隔5行开一排水沟,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饲料田养殖

选择地势平整的饲料地,如种植聚合草、蚕豆及其他常年青饲料地。

每隔10行开一灌水和排水沟,在聚合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cm的沟槽,槽内施入有机饲料,上面覆土10cm左右。

放入青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菜园养殖法

菜园水肥条件充足,管理精细,最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每亩施入7500~10000kg优质有机肥或腐熟的烂菜、垃圾等,在菜苗出土后,投放种蚓进行养殖。

应减少化学氮肥和某些农药的施用,成蚓可结合蔬菜管理分期采收。

果园养殖法

利用果树下的空地养殖蚯蚓,既充分利用土地又促进果树生产。

方法类似桑园养殖法,如养殖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则在果树下沿树行堆积宽1.5~2m、高0.4m腐熟的牛、马、猪粪,作为蚯蚓养殖床。

每养殖床之间留一走道,每隔2个养殖床开一排水沟,在养殖床饲料面上用稻草或麦草覆盖,保持湿度60~70%,雨天用塑料薄膜盖好,防止雨水浸泡。

防空洞养殖

利用防空洞进行养殖,具体方法未详细描述,但应提供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控制。

平地堆肥养殖

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取充分腐熟后的饲料投入到蚯蚓床上,饲料宽度为80-100厘米,长2-3米,浇水使饲料水分在60-70%之间。

堆积的有机废物经过3-4天后,温度可上升至50-60℃之间,半个月左右翻堆1次,并添加水分,经过三、四次翻堆腐熟后,即可使用。

露天养殖法

选择高抗性的蚯蚓种苗,选择地势高、可以保证水源的场地,土壤结实无渗漏。

场地周边封闭管理,避免蚯蚓外逃,保持环境安静。

喂食方面,蚯蚓对饲料要求低,可以吃树叶、蔬菜、烂水果、动物粪便等。

冬季停养,春季开始至10月份开养,每月可出售一次蚯蚓并更换新的蚯蚓种苗。

大棚养殖法

利用大棚进行养殖,控制温度在15-20℃左右,湿度控制在75%左右。

每个蚓床之间挖出排水沟,有效降低蚓床湿度,避免蚯蚓逃跑。

家庭盆养或箱筐养

选择合适的容器,如花盆、塑料盆等,放入营养土,保持土壤湿润。

定时投喂植物的根茎、树叶、菜叶、瓜果及动物粪便,保持饲料高度为盆高的3/4。

池养或土沟养

在地面上挖池或沟,加入腐熟的有机肥,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添加新的饲料。

注意控制湿度和温度,防止蚯蚓逃跑或死亡。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和资源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养殖蚯蚓时,保持适宜的环境和湿度,定期喂食,及时清理粪便,并做好温度控制,是提高养殖成功率的关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