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棚养殖鱼苗的方法如下:
池塘准备
清塘消毒:5月上旬清整池塘,用泥浆泵清除淤泥,用生石灰法消毒清塘,用量2250-3000kg/hm²。消毒3天后进水,进水深度3.2m,水源为冷井水和热水井调节水温,水温控制在22~27℃之间。进水结束后,用1g/m²的漂白粉消毒水质,安装增氧机曝气混合水质。
肥水:5~7天后施益生素15kg/hm²,培养有益菌群,施肥水素15~30kg/hm²,培养水中浮游生物,使其有适口天然饵料。
鱼苗投放
药浴:乌仔或水花在放苗前用3%~5%的食盐水药浴3~5分钟,预防鱼体受伤,发生水霉病。每个池塘放乌仔300万尾或水花(合1m水深1500万尾/hm²)。
密度控制:根据池塘条件、养殖品种等决定放养密度,确保小鱼苗的正常生长。鱼苗下塘20天左右,要及时进行分塘,避免因密度过多造成病害。
饵料投喂
初期投喂:鱼苗孵出后2~3天,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第1次脱水约在孵化后10天至半个月后进行,以后每隔半月进行1次。
后期投喂:经过3次脱水的鱼苗,全长已达2厘米左右,应进行换水。在鱼苗的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各种养殖鱼的特点,不断地择优去劣,以保证培育出优良品种。
水质管理
水质调节:鱼苗在养殖过程中,要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控制水位,一般下塘时50-70cm为最佳,随着鱼苗的生长,后期可适当增加。换水时温度保持在4℃以内,及时预防一些常见鱼病。
消毒:平时水体消毒可选用二氧化氯,尽量选用高蛋白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
日常管理
巡塘:养殖户要按时巡塘,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鱼苗的正常生长,注意水质的调节,及时清理残饵和排泄物,防止水质恶化。
增氧:安装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防止鱼因缺氧而影响生长。
疾病防治
水霉病预防:在投放鱼苗前,用食盐水药浴鱼苗,预防水霉病。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检查水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温棚养殖鱼苗,提高养殖效益和鱼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