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蛙的繁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种与交配
选择体格健壮、反应灵敏、无伤无病、发育良好、性成熟、体重400克以上的青年蛙作为种蛙。
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水温,确保水温稳定在20℃以上。
将公母蛙按1∶1或1∶2的比例配对,移出后先用5~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分钟,然后移入产卵池。
产卵
种蛙进入产卵池后60小时内就可以抱对产卵,一般抱对2小时后就开始产卵,产卵时长为10~20分钟。
产卵20~30分钟后卵块吸水膨胀,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水面上看到全部变黑色时即为最佳采卵期。
采用笼式产卵法或圈式产卵法,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保持水深在10~15厘米,水温保持在10℃~11℃。
孵化
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
孵化过程中要保持水面的稳定和水的温度,防止卵团被污泥污染和天敌侵害。
孵化期水温应控制在10—15℃左右,经专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水温雌蛙比例可提高20—30%。
蝌蚪培育
蝌蚪培育的关键技术是蝌蚪分级饲养,饵料优质多样化。
投饵量随蝌蚪日龄的增长而增加,日投饵3~4次,前期以人工培养的浮游动物、鸡蛋黄为主,中、后期以红虫为主,规模化养殖可以投喂0号专用蛙料(蝌蚪饲料粉)。
保持水质清新、稳定,理化指标正常,最好每天保持微流水,以刺激亲蛙交配。
管理
种蛙管理应该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
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
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此时雄蛙鸣叫不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青蛙的人工繁殖,提高繁殖效率和受精卵的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