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虾幼崽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培育池的选择与准备
水泥池:面积20~40平方米,水深0.6~0.8米,排灌方便,投喂操作简便,条件容易控制,捕捞简单。
土池:面积666~3000平方米,长方形,东西向,坡比1:3,水深0.8~1米,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土池底部要平坦,无太多淤泥,并修建好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放养前,培育池要彻底消毒,例如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幼虾放养
放养密度:有增氧条件的水泥池,每平方米可放养刚离开母体的幼虾500~1000尾;面积较大的土池,每平方米放养200~300尾。放养时,要注意同池中幼虾规格保持一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时间要选择在晴天早晨或傍晚,带水操作,动作要轻快,避免受伤。
饵料生物培养及投喂
饵料生物培养:在培育池附近准备专门的饵料生物培养池,采用人工接种、科学肥水培育高密度饵料生物。根据幼虾培育池饵料密度不同,有针对性地捕捞饵料生物活体投喂。这种方法既可以满足仔虾开口需要,也可以防止幼虾培育池水质因为肥水而过早恶化。
人工配合饲料:当幼虾达到1.5厘米以上规格时,人工投喂的饵料生物已不能满足小龙虾生长的营养需要,应该搭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并逐渐过渡到全部投喂人工饲料。水泥池面积较小,可以选用白对虾开口微颗粒饲料投喂,投喂量一般每天每平方米投喂1~2克,日投喂4~6次,前期每天投喂6次,随着幼虾个体长大,逐渐减少到3~4次,少量多次投喂,既符合幼虾摄食节律,也可以减少饲料浪费。
水质管理
增氧:幼虾出现后,要大量使用增氧设施,增氧时间为每天的凌晨到天亮日出,阴天或闷热天气要加长增氧时间。
水质调节: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和底质,定期换水。微生物制剂一般选用光合细菌,每5~7天使用一次。培育后期,根据水质指标测定情况,换水可以作为微生物制剂调节不足的补充手段,每次换水不超过20%。
巡塘与管理
巡塘:注意虾幼体的活动情况、水质、溶氧量等,严防水质过肥、水质恶化和缺氧浮头。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解决。
养殖模式
夏季放养模式:放养当年孵化的第一批稚虾,放养时间在7月中下旬,稚虾规格为0.8厘米以上,每亩放养3万~4万尾。
秋季放养模式:放养当年培育的大规格虾苗或虾种,放养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虾苗规格1.2厘米左右,每亩放养2.5万~3万尾;虾种规格2.5~3厘米,每亩放养1.5万~2万尾。
冬春放养模式:一般在12月份或翌年3~4月放养,放养当年不符合上市规格虾,规格为每公斤100~200只,每亩放养1.5万~2万尾。
苗种质量
规格整齐:稚虾规格在0.8厘米以上,虾种规格在3厘米左右。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虾种规格要一致,一次放足。
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生命力强。
虾苗虾种都是人工培育的:如果是野生虾种,应经过一段时间驯养后再放养,以免相互争斗残杀。
注意事项
放养时间:选择阴天或阴雨天进行,避免阳光直射。放养虾苗种前用3%~5%食盐水浴洗10分钟,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
搭养花白鲢鱼种:每亩虾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