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乌鸡活体幼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育雏前准备
用具消毒:所有用具如料盘、料桶、饮水器、保温设备等使用前需进行彻底消毒。
垫料选择:垫料要求干燥、无霉变、无异味,厚度约7-10厘米,可选用锯末、砻糠等。
其他准备:备足一周的小鸡料,常规疫苗和药品,以及育雏记录表格等。
饲养密度
1-2周龄:35只/㎡。
3-4周龄:30只/㎡。
5-6周龄:25只/㎡。
7-8周龄:20只/㎡。
9-13周龄:15只/㎡。
开饮
雏鸡出壳后12-24小时内饮水,第1-2天每1kg水添加葡萄糖50g、维生素C 1g,水温为15度。
第3-5天,每1kg水加入电解多维和多西环素原粉各1g。
开食
出壳后24-36小时,饮水3小时后,连续喂养碎玉米等饲料两天,两天后改为喂养全价配合饲料。
饲料:开始时可用水拌成颗粒状,加入复合维生素和抗生素粉剂,进行消化道消毒。
温度和湿度
育雏第一周温度为35度,之后每隔7天降温2度,直到室内降温到21-22度为止。
1-14日龄适宜的湿度为70-65%。
光照
雏鸡需要充足的光照,每天至少16小时光照,光照不足会影响其健康和生长速度。
饲料和营养
初期饲料:半熟的小米拌入熟蛋黄,10日龄后加入玉米面、青饲料、骨粉、鱼粉等。
每日喂食:3日龄内全天自由采食,1月龄内日粮中玉米渣28%、高粱面9.5%、麦粉18%、麸皮13%、豆粉20%、鱼粉5%、骨粉2%、食盐0.5%、贝壳粉或蛋壳粉4%,并适量增加绿色多汁饲料。
疾病防治
饲料中加入痢特灵:在雏鸡孵出后的第一、第二周,每天在饲料中加入0.04%的痢特灵,控制副伤寒和鸡白痢杆菌病。
定期疫苗注射:根据当地疫情和乌鸡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定期注射疫苗。
通风控温
保持鸡舍干燥和温暖,通风良好,避免高温和潮湿环境。
分群管理
根据乌鸡的生长速度和体质,进行分群饲养,避免弱鸡受欺,提高整体成活率。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提高乌鸡活体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后续的养殖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