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的大量养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场地选择、养殖设备、饲料管理、温度控制、光照条件以及疫病防治等。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建议: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交通便利、远离居民点和其他畜禽场的地方,以减少干扰和疾病传播。

场地应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并确保有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根据养殖规模合理规划鹌鹑舍的面积,确保每只鹌鹑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养殖设备

使用竹木结构或砖混结构的笼舍,笼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30厘米,搭架分层饲养。

每个笼舍内要配置料槽和饮水器,并安装照明设备,以保证夜晚有足够的光照,提高产蛋率。

保持笼舍内温度适宜,冬暖夏凉,并严格控制畜禽和人为干扰。

饲料管理

鹌鹑饲料应多样化,营养丰富,纤维少,适口性好。一般饲料配方包括玉米50%、豆饼8%、菜籽饼3%等。

饲料要定期更换,保持新鲜,避免发霉变质。

根据鹌鹑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种类和比例,如雏鹌鹑需要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成鹌鹑则需要增加草料和矿物质等。

温度与湿度控制

鹌鹑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湿度为60%-70%。

不同生长阶段的鹌鹑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如刚出壳的小鹌鹑需要35-38℃的温度,一周后逐渐降低到25℃左右。

定期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流通。

光照管理

鹌鹑需要充足的光照,特别是产蛋期间,每天应有14-16小时的光照,可使用红光以增加产蛋量。

疫病防治

加强鹌鹑的疫病防治工作,定期检查鹌鹑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给鹌鹑接种疫苗,提高抵抗力。

养殖密度

根据鹌鹑的生长阶段调整养殖密度,如1-7日龄的鹌鹑每平方米饲养密度为100-150只,7-14日龄为80-100只,15-21日龄为60-80只,22-30日龄为50只。

选种与繁殖

选择发育良好、健康无病的鹌鹑作为种鹌鹑,公母比例一般为1:3。

挑选种蛋进行人工孵化,种蛋时间不宜超过7天,孵化温度控制在38-39℃,湿度控制在60%-80%。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实现鹌鹑的大量养殖,并获得较高的产蛋量和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