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的养殖方法有以下几种:
盆养
容器选择:使用内壁光滑的塑料盆,高度在15厘米以上,直径45厘米以上。
饲养土:内置饲养土,厚度约10-15厘米,可加入适量的腐殖质、鸡粪或猪粪。
种卵孵化:种卵可在盆内孵化,孵化出的幼虫按大小分盆饲养。
温湿度控制:适合小规模养殖,投资少,操作方便,移动灵活,但温湿度较难控制,产出效益较低。
缸养
容器选择:选用内壁光滑的瓦盆或缸盆,高度不超过1米,一半或部分埋入地下。
饲养土:饲养土可放置40-50厘米厚,春秋季节温度在0-20度时可稍加温缩短土鳖虫的冬眠期。
温湿度控制:地下温湿度平衡稳定,有利于土鳖虫生长,寿命长,产出质量好,但周期长,单位面积产量低,易受鼠害。
池养
建造方式:在室内水泥地上砌成方形的高40-45厘米的池子,留走道1米,两边砌池子或室内全砌上池子,上铺木板走动操作。
防逃逸:四周内壁上缘用水泥浆粘上6-8厘米宽的玻璃条(或厚薄膜)以防土鳖翻跑。
温湿度控制:可加温养殖,门窗及四周墙壁要封闭性能良好,以防鼠害、蚁害。
饲养土:饲养土要求细碎疏松、潮湿,使用前需暴晒,深度根据土鳖虫的年龄而定。
箱养
容器选择:使用室内箱养,选择坚固、严密的箱子,能够防鼠、防虫、防雨、防晒。
饲养土:选择腐殖质多的林地下或潜伏于屋内外的墙脚、柴堆、杂物等阴湿松土中。
饲料:以腐物为食,如腐烂的树叶、菜叶等。
温湿度控制:提供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温度控制在15℃~30℃之间。
注意事项:
选种:选择健康无病、生命力旺盛的种虫,避免购买劣质种虫。
饲料管理:提供多样化的食物,保持饲料的清洁卫生,定期投喂。
水质管理: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质清澈、无异味,根据季节和水温变化调节水位和水质。
疾病防治: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消毒和清理养殖环境,及时隔离治疗患病个体。
防逃逸:每天检查饲养箱或池的边缘,防止土鳖虫逃逸。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为土鳖虫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