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缸养殖螃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水草种植
选择适合的水草品种,如苦草、伊乐藻、黄丝藻、轮叶黑藻和细金鱼藻等。
冬季清塘后移植伊乐藻,春季分植到整个池塘中,轮叶黑藻在开春刚发芽时移植,其他水草根据具体情况和生长季节合理栽种,要求总体覆盖率达75%以上。
螺蛳投放
分两批投放螺蛳,第一批在幼蟹进塘后投放150千克/亩,第二批在5~6月投放200千克/亩,取自石臼湖的仔螺蛳,靠近塘口,保证成活率且防止带入有害生物或药物。
蟹种投放
投放当地培育的幼蟹,规格为25~30只/千克,亩放358只,选择优质、健康、附肢健全、规格整齐的幼蟹,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
蟹塘套养
套养青虾、鳜鱼及适量花白鲢,在2月底投放入工繁育的幼虾,每亩3~3.5千克,鳜鱼苗在5月底6月初放齐,每亩数量20尾左右,花白鲢适量,主要是起调节池塘水质作用。
饲料投喂
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动物性饲料以鲜活小杂鱼为主,辅以小麦、玉米、豆饼等,小杂鱼一定要新鲜,腐败变质饲料禁止入塘。投饵量根据幼蟹生长蜕壳的变化而增加,前期为蟹体重的5%,逐渐增加到10%,高温季节少喂或不喂动物性饲料。投饵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第二天清晨检查略有残余为吃饱标准。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干净,每天需要换水,水位不宜过高,避免影响螃蟹呼吸。使用天然活水(河水、湖水),没有就用晒两天的自来水。水质调控方法包括生物调节和控制水位,定期检测水质,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换水,一般每周换水1/3 - 1/2。池塘中适量搭配混养不同食性、不同栖息水层的鲢、鳙鱼与南美对虾,它们生活在水体的不同层,摄食池水中的浮游生物,可减少池水肥度,调节水质。
温度控制
螃蟹适宜的水温为15度以上,保持适宜的水温有助于螃蟹的食欲和生长状态。冬季温度太低,螃蟹会很少进食,可以通过调节温度环境来缩短养殖周期。
防逃措施
容器最好有盖,防止螃蟹逃跑。水中可以放入一些沙子,模拟螃蟹的野外生存环境。池壁最好用水泥加固,防止螃蟹挖掘打洞逃逸。
消毒管理
养殖前后要做好鱼缸的消毒管理工作,选择的消毒药剂要求毒性小、挥发性快,避免因消毒而造成环境的破坏。放养前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在生态缸中成功养殖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