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草时,肥水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基肥和根肥
基肥通常在开缸前与底床一起设置,作为缓释肥,持续供给水草根部吸收到的肥力。基肥一般埋得较深,使用时应按照正常比例,避免肥力过胜导致水质恶化。
根肥用于直接供给水草根系营养,可以埋入水草根系附近,也可以使用长效肥。
铁肥和螯合铁肥
铁肥用于补充水草对铁元素的需求,而螯合铁肥则用于延长二价铁在水中的作用时间,防止其迅速氧化成三价铁。
液肥
液肥需要每天添加,添加量因品牌配制浓度不同而异。液肥可以直接倒入水中使用,也可以注射到根系附近。
微量元素
磷、氮等微量元素一般由鱼的新陈代谢来补充,但过多的鱼类会产生过量的元素,诱发藻类。因此,需要适量添加这些微量元素。
根据水草品种施肥
不同的水草品种对必需的营养元素需求量有很大差异,尤其在微量元素上表现更为突出。因此,施肥时应根据具体水草品种进行调整。
根据水温施肥
普通热带水草生长最旺盛的水温为24到27度。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水草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因此,在水温过高或过低时,应适当减少肥料的施用量,避免藻类大量繁殖。
根据饲养水草的配套设施施肥
如果草缸光照充足、添加二氧化碳且种植满缸速生性水草,则应增大施肥量。同时,要注意观察藻类情况和水草的生长状态,及时调整用量。
根据水草的多寡施肥
种植的水草越多,所需的肥料量也越大。因此,可以根据水草的数量来决定肥料的用量。
根据换水量和频率施肥
如果换水量大且频繁,应适当增加肥料用量;反之,如果换水量少且频率低,则应减少肥料用量。
根据藻类的多少施肥
如果草缸中水草生长旺盛而藻类较少,说明肥料使用量是合适的。如果藻类过多,则需要减少肥料用量,并可能需要进行藻类控制。
根据水质施肥
水质的好坏,特别是酸碱度的高低,对肥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施肥时要考虑水质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
使用生物肥料和复合肥
生物肥料如EM菌先锋可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复合肥可以提供多种营养元素,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需注意适量使用,避免水质恶化。
补菌补藻
通过添加小球藻、硅藻等优质藻种和有益菌如EM菌、乳酸菌等,可以促进藻类的生长,提高水质肥度,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增加溶解氧
通过增氧设备或化学增氧剂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有利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同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水草养殖的肥水工作,保持水体健康,促进水草和水产动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