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乌头的养殖方法如下:
气候和土壤
乌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
适宜的土壤为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壤土及砂质壤土。粘土则不宜种植。
繁殖方法
块根繁殖:主要用块根繁殖,选择山区中等肥沃而含有石砾的土壤。在每年立冬后挖取乌头,将较大的运出供给栽植,较小的仍种于原地育苗。也可利用培育乌头所结的种子进行繁殖,采种后当年冬天播种,至第2年冬天即可挖取块根。
播种方法:种子繁殖时,7月下旬至8月初将土地备好,收乌药时适合作种栽的附子立即按行距50厘米、株距26厘米、深10厘米开穴,栽1-2个种栽,使芽口向上,覆土3厘米,再套种蔬菜、蚕豆、豌豆、小麦等。天干旱时7-8天浇水一次,让附子在土壤中休眠,第二年出苗生长。
栽植
时间:在冬至前6-10日进行栽植。
方法:作成宽约67厘米的畦,畦面弓背形,每畦开穴2行,行距25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栽入块根1个,根芽须向上,然后覆盖泥土。
田间管理
补苗和除草:幼苗出土后,如有缺苗,须随时补植,及时拔除杂草。
修根:进行两次修根,第一次在春分节苗高约17-20厘米时,刨开植株附近的泥土,使现出母根和子根,将细小的子根割掉,每株只留母根两边较大的子根各1个,然后覆土厚约7厘米。第二次在立夏前进行,重点修除新生的子根及保留子根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根独根。另外,见到茎杆上生出的子根亦应修去。
浇水和排水:幼苗出土期间,如遇天旱或土壤干燥时,须行浇水,一般每半月浇水1次,但须在次日将积水排除。雨季时段应注意排水,防止出现乱根的现象。
施肥:一般分3次进行,第一次在出苗后,每亩施以稀释的人粪尿各4000斤,干粪1600斤,腐熟的油饼200斤。第二次和第三次均在修根后进行,每隔2窝植株开一浅穴,将肥料施入穴内。建议使用腐熟饼肥和粪便按1:25的比例进行追肥,第二次追肥时按照1:12.5的比例进行。
其他注意事项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应适中,不能过酸过碱,会影响乌头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注意通风,防止疾病发生。使用生物源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欧洲乌头,并提高其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