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苗怎么养殖技术

台湾泥鳅的养殖方法如下:

池塘建设

选址:选择避风向阳、进排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设,水质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

池塘大小:3~20亩,池深2~2.5米,可蓄水1.8~2米。

长宽比例:1:2~1:3,长方向迎风,四周避免高大树木和高秆植物。

坡度:70%~80%,池壁夯实,严防裂缝和漏洞。

进排水设施:进水口向排水口有千分之二的倾斜,池底平。进水口径10~20厘米,绑缚120目筛绢防止野杂鱼及污物进入。出水口为15~20厘米PVC管,一端在池塘内,插PVC管,管扎眼后外套40目筛绢两头绑好一端在排水渠,与U字弯头相连,外插管高度于池内水深相等以便雨天溢水与日常换水。

放苗前准备

清塘: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池塘中的致病菌、野杂鱼及敌害等。

进水:在清塘后的第五天,进水到1米水深。

培水:进水完成后,使用氨基酸培藻膏和有机肥加藻类激活素全池泼洒。

解毒:在放苗前1天,用绿水解毒安全池泼洒。

苗种放养

寸苗选择:挑选规格相对均匀、体色正常、活力强无明显伤病的寸苗。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技术、饵料质量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放养3-5万尾,可套养白鲢、鳙鱼调节水质。

饲料投喂

投喂时间:泥鳅喜欢在傍晚或半夜间及白天安静时觅食,人工驯化后可改为白天。

饲料种类:包括蝇蛆、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

投喂量:根据水温变化而定,水温在18℃左右按体重的3%投喂,20℃左右4%,22℃左右5%,24℃左右6%,26℃左右7%,30℃左右8%。每日投喂两次,分别在6:00-7:00和17:00-18:00。

水体管理

水位保持:7-9月期间,池塘水深要始终保持在1.4~1.5米,实现水温高低调节。

水质调节:每隔7天换水1/4,换水后用碘制剂消毒1次,并保持池塘进出水口微流水状态。每隔10天泼洒1次微生物制剂(EM菌),确保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根据水色和天气变化情况,适时使用生石灰或磷酸二氢钠调节pH值。

敌害防治

防鸟:在池塘埂边上每隔3-4米处设置木桩或竹子,拉紧钢丝绳并挂上网,防止鸟类进入池塘捕食泥鳅。

其他防护措施:定期检查池塘,防止敌害生物如老鼠、青蛙等进入池塘。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台湾泥鳅,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