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青壳鸡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鸡舍建设
鸡舍应建在通风向阳处,前后每隔3米开一个70厘米×120厘米的采光透气窗。
室内可放置栖架、饮水器、料槽,并在向阳一边开一个高160厘米、宽70厘米的小门,门外设置铺有沙子的运动场。
饲料配制
饲料以玉米、大麦为主,搭配10%-15%的鱼粉和20%左右的豆饼等植物蛋白。
可添加切碎的红萝卜、青菜叶、青草等青绿饲料,保持饲料新鲜、适口性好、少给勤添,并备好清水供鸡饮用。
具体饲料配方可为:玉米10%-40%、高粱或大麦20-30%、小麦或稗子10-20%、红薯干10-30%、麸皮和米糠10%-30%、豆饼或花生饼10%-25%、鱼粉或骨粉3%-15%、蛎粉或碳酸钙2%-6%、槐叶粉或苜蓿粉3%-5%。如搭配青饲料,100千克混合饲料中可加入青饲料30-40千克。
科学管理
雏鸡抗病能力差,怕寒冷,出壳1-2周龄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5℃左右。
鸡舍的通风和光照也很重要,空气对流、光照好,能提高雏鸡活力,促进生长发育,防止软骨病,且可提高成年母鸡的产蛋率。
育成期要抓好小母鸡的整齐度,体重达到标准要求,并做好防疫卫生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疫苗免疫接种。
疾病防治
除做好鸡舍与设备的卫生外,还定期对鸡进行防疫注射。
具体防治措施包括:雏鸡出壳后10-14天,用“II系苗”滴鼻,1月龄左右接种1次“II系苗”,留种的公母鸡,秋季还要再接种一次“II系苗”和“霍乱疫苗”。
如附近鸡群发生鸡瘟时,可立即兑0.1%高锰酸钾溶液拌饲料喂鸡。
光照管理
在母鸡产蛋的头1个月里,将日周期改为28小时,并按12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变换,平均蛋重可增加10%,且蛋壳坚固,极少有小蛋。
适时修整
适时断喙,鸡断喙的时间有3个较佳时期:6-9周龄、10-14周龄、18-20周龄,结合转群、上笼进行断喙。
优化饲养环境
保持养殖棚内温度平衡,避免温度波动导致鸡生病。
稻草铺底,保持棚内比热容下降,温度变化较小。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青壳蛋鸡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