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河蟹和小龙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要求与建设
池塘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电力配套,交通便捷,周边无污染源。
塘口呈长方形,东西向,面积为40亩,坡比为1:3,池底为黏性土,淤泥厚度为10厘米左右,水深为1.5~1.8米。
池中设有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占全池面积的50%左右。
养殖池内备有微孔增氧机组、潜水泵和抽水泵。
防逃设施
小龙虾和河蟹具有较强的攀爬逃逸能力,因此在池塘四周须建防逃墙,材料为抗氧化的钙塑板,方法是在池埂内侧埋设,下部入土20厘米并压实,土上部分为50厘米,板与板之间不留缝隙,在板的外侧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并稍向池内倾斜,桩距为1.5~2.0米,将板打孔后用细铁丝固定在桩上,四角做成圆弧形。
放养前准备
池塘清整:1月份排干池水,曝晒20~30天后,加高、加固池埂,检查进、排水管,对损坏处进行修补。
药物清塘:使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100千克/亩左右,加水化成浆后全池泼洒,不留死角,以杀灭病原体和野杂鱼。
水草栽植:在养殖池内栽植伊乐藻、轮叶黑藻、水花生、水浮萍等水草,覆盖率占池塘总面积的60%~70%,水草过盛时应人工割除,不足时应及时补充。水草的作用是为虾、蟹提供植物性饵料、栖息、蜕壳和隐蔽场所,同时吸收水中的氨、氮和无机营养盐类,减轻水的肥度。
放苗
放养时间:春季放养虾苗,放养规格为200~300尾/千克,密度为30~40千克/667平方米,时间在3~4月。蟹种放养规格为60~100只/千克,密度为200~300只/667平方米,时间在5月。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水草情况,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水质恶化。
水质管理
定期肥水:使用氨基酸肥水膏等肥水产品,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在30~80厘米之间。
预防青苔:通过定期肥水和使用生物有机肥结合芽孢杆菌处理,控制青苔爆发。
换水:定期换水,保持水质干净,一般每2~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0%~20%。
投喂管理
饲料选择:选择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6%的配合饲料作为春季的“开口料”,适当搭配野杂鱼。
投喂量:初春时节水温较低,小龙虾摄食量不大,投喂量一般为存塘量的1-2%,每天早晚投喂一次,以2小时内吃完为度。
蜕壳期管理:春季仔虾蜕壳频繁,应经常补充钙、磷等蜕壳必须的营养元素。
病害防治
定期改底:高温季节一般要定期改底3-5天一次,控制弧菌数量,定期补钙增强体质。
药物预防:使用生物有机肥和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收获
小龙虾收获:一般采用地笼或虾笼捕捞,捕捞季节为5-10月。
河蟹收获:河蟹收获时间一般为10月中下旬,捕捞方式可以是地笼捕捞或干塘捕捞。
通过以上步骤和管理,可以有效养殖河蟹和小龙虾,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