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育雏的养殖方法如下:

育雏前的准备

清洁和消毒:在进雏前彻底打扫育雏舍,清洗料槽、水槽等用具,并进行严格消毒。如果地面平养育雏,还需在进鸡前一周将垫料在阳光下暴晒进行自然消毒。

预温:提前生火预温,特别是在晚秋、冬季和早春,要提前3天生火,确保墙壁、地面和设施都热透,使舍内温度平稳且易于控制。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第一周雏鸡舍温度应保持在32℃~35℃,之后每周下降2℃~3℃,最终降至18℃~20℃时脱温。

湿度:1~10日龄时湿度为65%~70%,10日龄后保持在55%~65%。

科学饲养

饮水:雏鸡出壳后24~26小时开食,先饮水,1~7日龄可在饮水中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1周龄后可饮用自来水,并保证水的清洁,每天消毒一次饮水器。

饲料:开食料可用小米、碎玉米等,3日龄后逐渐换为配合饲料。1~45日龄每天饲喂5~6次,46日龄后饲喂4~5次,每次不宜饲喂太饱,以饲喂八成饱为宜。

合理的光照制度

初期光照:前3天保持24小时光照,3天后每天减少半小时,确保雏鸡能够正常觅食和活动。

管理

分群:及时分群,将强弱雏鸡和病雏分开饲养,避免弱雏被挤压。

巡查:经常巡查鸡群,观察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和意外情况。

通风:育雏阶段以保温为主,但也要注意通风,防止氨气等有害气体过多。

防疫

疫苗接种:根据鸡场的疾病发生情况,合理安排疫苗接种程序,预防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卫生:每天清扫鸡舍,勤换垫料,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环境控制

温度调控:根据雏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调控养殖场的温度,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

湿度控制:保持养殖舍内的湿度在55%~65%之间,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促进其健康生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