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鳜鱼怎么养殖的呢

池塘养殖鳜鱼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面积3~5亩,水深1.5~2米,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新开池要视土质而定,酸性池及池水易混浊的池不适宜饲养鳜鱼。

池塘准备和饲料鱼的培育

在四月五日用生石灰清塘,在四月十日前后在池的四角堆放草肥,并加注新水0.8~1.0米培育水质,以培育饲料鱼的天然饵料。

饲料鱼一般为鲫鱼苗。在四月十五日前后,将附有鲫鱼卵的鱼巢放入塘中进行孵化,鱼苗密度一般每亩控制在50万左右。鱼卵可分2-3批放入,每批间隔一天,如1-3-5。这样可兼顾规格不齐的鳜苗均有适口饵料。

用控制饲料投喂量的方法来制饲料鱼的规格。一般放养规格为2公分左右的鳜鱼苗,饲料鱼规格可控制在1.2公分左右。

鳜鱼苗的放养与培育

鳜鱼苗放入前一天,加水10公分(如水质浓可换去1/3)。

鳜鱼苗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左右。

检查池中饲料鱼的密度,及时补充适口的饲料鱼。

注意水质变化和天气状况,水质不良及时换水。

病害防治,主要为斜管虫、车轮虫等纤毛虫,指环虫发病率较低。防治方法见成鱼养殖。

饲养管理

饲料投喂:饲料鱼可选择鲮鱼、鲢鱼、鲫鱼、草鱼等。投饲技术包括定期投放补充饲料鱼,观察池中饲料鱼数量,判断饲料鱼的适口性。

水质管理:鱼塘水质须常年保持“肥、活、嫩、爽”的标准,池水透明度保持30厘米左右。要经常加注新水,特别在高温阶段6~9月份,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如多次使用药物,则需换水以防药害。安装增氧机,防止鳜鱼缺氧浮头。

鱼病防治:常见病害包括纤毛虫病、锚头鳋病、鱼虱、指环虫、细菌性烂鳃和出血病。防治方法包括使用生石灰、甲醛、硫酸铜、双氧水等药物,以及药饵投喂等。

养殖密度和饲料

养殖密度:一般每亩放养8~10厘米鳜鱼种800尾~1000尾。根据池塘条件、放养规格、管理技术、饵料鱼供应来确定放养密度,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疾病的发生。

饲料:鳜鱼是食肉鱼类,饲料以小鱼小虾为主,也可以养殖一些鲢鱼或鲫鱼作为饵料鱼,以降低饲料成本并保证水质清新。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池塘鳜鱼的养殖,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