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鲈鱼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环境选择
池塘面积:一般在5-6亩之间,深度约2米,形状以长方形为佳,南北走向较好。
水质要求: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水源充足,最好有微流水。
底质: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
设施:配备增氧机、抽水机、柴油发电机等设备,以及进排水闸门。
消毒与清塘
干塘清淤:在放苗前进行干塘、清淤和曝晒,以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
消毒方法: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每亩使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或漂白粉5-10公斤。
鱼苗选择与暂养
鱼苗选择:选用北方地区的野生鱼苗,体长1.5-2厘米,盐度应调整至4‰-7‰。
暂养:将鱼苗放入盐度1‰的暂养池中暂养过渡,暂养期间每天投喂3次,食物以红虫、卤虫和新鲜鱼糜为主。
放养密度
淡水养殖:每亩放养密度约8000尾。
海水养殖:每亩放养密度约2000-2500尾,同时可放入少量鲫鱼、罗非或鳊鱼以调节水质。
投喂与管理
饲料:投喂新鲜饵料,如红虫、卤虫、新鲜鱼糜等,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约为鱼苗体重的15%。
水质管理:每天换掉池中30%左右的旧水,保持水质清洁,使用增氧机保持水中含氧量在5毫克以上。
防病:定期进行消毒,投喂含有痢特灵、维生素C、土霉素的饵料,预防疾病的发生。
捕捞与销售
捕捞:养殖1年后,使用双层渔网进行捕捞,捕捞后应立即出售。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野生鲈鱼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消毒和合理投喂是成功的关键。此外,还需注意防病和成本控制,以确保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