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小鹅的养殖方法如下:
精选雏鹅
选择来自健康、生产性能高的种群后代,去弱留强,选择健康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羽毛光洁粗长、卵黄吸收和脐带收缩良好、生长发育正常的杂交鹅苗,如渐东白鹅、太湖鹅、莱菌鹅、四川白鹅、豁眼鹅等的杂交后代。
掌握雏期的温度和湿度
雏鹅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能力弱,对温度比较敏感。一般一周龄29℃—25℃,二周龄27℃一25℃,以后每周下降2.5℃,逐渐降至常温饲养。育雏期间最忌温度突然变化。
湿度方面,育雏室温度偏高时,湿度过高会抑制鹅体温的散失,致使鹅食欲下降,精神不振,且易引起病原菌繁殖;温度偏低时,湿度过高会增加雏鹅体热的散失,诱发鹅感冒、下痢、扎堆。因此,应及时清理鹅舍,保持干燥清爽的环境。
降低饲料成本
选择以种草养鹅为主的养殖模式,从而降低饲养成本。雏鹅从10日龄起,青饲料用量可达饲喂量的80%—90%。
中鹅饲养与选留
中鹅饲养到70〜80日龄左右时,按标准进行选留后备种鹅,其余全部转入商品鹅舍进行育肥。肉鹅经过15〜20天育肥,可以迅速增膘长肉,沉积脂肪,增加体重,改善肉的品质。
肉用仔鹅的饲养方式
舍饲育肥:在没有放牧条件或天然饲料较少的地区宜采用此法。育肥舍可建造成既有水面又有运动场所的鹅舍,利用自然温度,夏季通风良好,鹅舍清洁凉爽适宜。适当限制鹅的活动并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饲料中也要添加一些沙粒或将沙粒放在运动场的角落里,任鹅采食,以助于消化。饲料要多样化,每天喂3〜4次,任其饱食,不能剩余,以吃完为宜。饱食后让鹅在运动场的饮水池中饮水,防止鹅舍湿度过大,保持地面干燥。夏季气温过高可让鹅群在舍外过夜。一般育肥密度每平方米3〜4只,育肥3周即可出栏。
圈养育肥:把鹅圈养在地面上,限制其活动,并给予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让其长膘长肉。圈养育肥的密度以每平方米养4-6只为宜。
强制育肥法:包括机器填喂法和手工填喂法。手工填喂时,可将饲料调成面团状,用手掌搓成直径为1厘米、长3-5厘米的饲料条,然后两膝夹住鹅体,左手掰开鹅嘴,右手拿饲料条蘸一下水,用食指把饲料条塞入鹅食道用手顺鹅颈推动让其吞下,填喂数量视鹅体重及消化力而定。每日喂3-4次,晚上喂1次。
营养与饲料
肉鹅的生长迅速,食欲旺盛,能利用大量粗饲料,所以配合饲料主要成分要逐渐过渡到粗蛋白质14%~16%,代谢能12.13兆焦/公斤,钙0.9%,磷0.6%,赖氨酸0.85%,蛋氨酸+胱氨酸0.5%,泛酸12.6毫克/公斤。青饲料如红薯藤、水葫芦、水浮莲、槐叶、杂草等可以混合打浆,再用配合粉料搅拌,每天饲喂6餐,最后1餐在晚上10时。
疾病防治
在育成鹅阶段的饲养管理上,主要是防治消化系统疾患。可大量应用生物兽药饲料,如促菌生、益生素、EM菌、酵母菌、乳酸菌等,使鹅的肠道消化良好,还对多种病原引起的腹泻、肠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另外,有意识地应用一些既是饲料又是中草药的植物和杂交酸模、马齿苋、大蒜、番桃叶、山姜等。
适时催肥
当肉鹅的主翼羽长出后,即可开始催肥。整个催肥期都要圈养,饲料要多样化,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于消化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