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养殖对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港养方式
利用海区潮间带的自然地势建坝围成养殖池,设备简单。
主要依靠自然纳苗,也可投放入工苗,不施肥不投饵,完全靠天然生产力提供产品。
适用于虾病严重爆发和近海富营养化严重的区域,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半精养方式
在港养基础上发展,建造适合对虾生存和生长的生态环境,进行人工控制水温、盐度、透明度、底质、水深和敌害生物。
合理放苗并辅以少量投饵,取得较高产量,废水有机物少,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较高。
精养方式
适用于较小池塘,要求池塘条件好,换水率高,有增氧设备,设施齐全。
以投人工优质饵料为主,单位面积放苗量较高,环境控制合理,投饵合理,一般能取得较高产量。
但投资大,风险高,饵料系数高,对环境污染严重,不宜大面积推广。
混养方式
在养虾的同时放养其他鱼、贝、藻、蟹等种类,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多种养殖品种的搭配,降低单一养殖品种的风险,提高整体养殖效益。
养殖对虾的步骤和建议
选择养殖地点
选择无污染、水质清澈、水深适宜、底质平坦、交通便利、电力充足的水域进行养殖。
养殖前要清除污物,并做好消毒工作,适当施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
养殖池建设
养殖池的大小、形状、深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般深度为2米左右,形状为长方形或圆形。
注意防渗水、防漏水、防腐蚀等问题,确保养殖池的质量和安全。
苗种选择
选择体格健壮、无病无伤、适应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的苗种。
注意苗种的来源和质量,避免引进带有病毒或细菌的苗种。
养殖管理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调整水温和盐度,保持水质稳定和清晰。使用增氧机、水质改良剂、有益微生物和调控单细胞藻类等措施,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
饲料管理:选择优质饲料,根据对虾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投喂,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污染。投喂方法包括全池均匀投喂和定点投喂。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对虾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避免疾病扩散和蔓延。
捕捞和运输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捕捞,避免对虾受到伤害。
选择适合的容器和运输方式,保持对虾的新鲜度和质量,注意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控制。
加强学习和培训
养殖对虾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养殖技术和知识,提高养殖效益和管理水平。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有效提高对虾养殖的成功率和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