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孔雀幼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人工育雏
温度控制:雏孔雀对温度较为敏感,需要根据日龄调整温度。1-10日龄时,温度应控制在34-38℃;11-20日龄时,温度应控制在28-26℃;21-30日龄时,温度应控制在26-24℃;之后逐渐降低至室温。
湿度控制:育雏室内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以保持适宜的环境。
光照:提供充足的光照,有助于提高幼雏的新陈代谢和食欲,促进钙、磷代谢。
饲料与营养:初期饲料应包括熟鸡蛋、粉料、青绿饲料和补充饲料。随着日龄增长,逐渐增加肉沫、玉米渣、高粱等。
饲养密度:30-50只/笼,保证每只雏孔雀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饮水:提供清洁的饮水,可在出壳后24小时内使用0.02%高锰酸钾水,有助于胎粪排出。
防病驱虫:定期进行防疫和驱虫,如使用青链霉素、土霉素、痢特灵、新城疫疫苗等。
育成期管理
饲养密度:每群饲养不得超过20只,减少饲养只数,避免密度过大。
饲料:以纯合颗粒料为主,青饲为辅,每天至少饲喂两次。
环境:育成室应包括休息室和运动场,运动场应设立适量的栖架,提供栖息的地方。
观察与体重管理:注意观察孔雀的体重变化,肉用孔雀在8个月左右,体重达到8斤左右时便可上市。
成年期管理
种孔雀比例:一只公孔雀可配种4只左右,控制好种孔雀舍的面积,提供适当的环境和遮阴。
饲喂:定时定量饲喂,保证饲养舍周围安静,做好清洁工作。
季节管理: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管理方法,如夏季高温多雨时,注意降低饲养密度和增加防暑措施。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提高孔雀幼苗的成活率,使其健康生长,为后续的繁殖和生产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