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棚里养殖泥鳅苗需要以下步骤:

鱼池建设

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

池边四面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

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

水质调整

鱼池建成后进水10厘米,每亩鱼池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

10天后,进水至50厘米,然后施尿素2公斤/亩培肥水质,3天后再追施一次,待池边可见大量褐色硅藻,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能够放苗。

鱼苗放养

泥鳅鱼苗要求体质茁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

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

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自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

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

日常管理

温室大棚内的池塘定时充氧,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定期监测水质,透明度保持在25cm以上。

高温时节每隔15天使用生物制剂“益久”一次,浓度为10mg/L。

放养密度可适当减小,减小到180尾/m²,增强出池规格,可提升出售价格,间接提升经济效益。

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实行温室大棚消毒、池塘消毒、水质消毒、投喂药饵等措施防治鱼病。

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和泥鳅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收获,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大棚内成功养殖泥鳅苗,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