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黑鱼的养殖方法如下:
养殖池选择
养殖池应选在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
池面积不宜过大,以3亩为宜,最大不超过5亩。
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水深1.5至2米,池水平均深度保持在1.8米。
鱼池四周种植水浮莲或水花生,并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
新建鱼池需浸泡三个月以上。
鱼池消毒清塘
黑鱼放养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每亩用生石灰130-15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并翻动池底淤泥,充分消毒。
3天后注入新水至1米,一周后即可试水放入鱼种。
鱼种放养
放养时要经过筛选,选用10-14厘米(60克-100克),规格一致、无伤无病的当年鱼种。
使用3%-5%的盐水浸泡鱼种10-15分钟,然后放入池中。
放养密度根据鱼种规格不同而有所调整,一般每亩放养密度为9000-10000尾/亩,16-2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
饵料投喂
黑鱼为肉食性鱼类,以新鲜小鱼虾为主要饵料。
养殖初期进行投喂驯化,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10%左右。
也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配方为碎小鱼虾70%、豆粉20%、酵母粉5%、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15%。
投喂时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日常管理
水质调控:勤换水,在高温的夏季每隔7天换去池水的1/3,半个月换去池水的3/5。每隔30天用浓度为2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1次,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35厘米。
巡塘增氧:每天早晚进行巡池,观察黑鱼摄食和活动情况,可以在池塘中放入增氧机,为黑鱼提供氧气。
清理水池:黑鱼的粪便极易污染水源,需要定期更换池水,排放出发黑的旧水,保持池水干净。
病害防治
注意观察水中溶氧量的变化,及时增氧,防止缺氧。
定期检查黑鱼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在秋季等关键时期,特别注意黑鱼的生长和管理,预防疾病。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提高黑鱼的存活率,确保黑鱼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