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鸡鸭圆笼的存活率主要受到品种选择、笼养结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疾病防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技巧:
品种选择
选择体型小、成熟早、耗料少、产蛋多、适应性强的品种,如康贝尔鸭、樱桃谷鸭、宜春鸭和中山鸭等。
鸭笼构造
蛋鸭笼采用H型笼饲养方式,通常制成梯架式双层重叠鸭笼。笼养蛋鸭一般分2-3层进行饲养,不设游泳池,以减少水的用量和提高地面利用率。
适时上笼
在蛋鸭90日龄时,待其充分自由采食和饮水后,将蛋鸭由地面平养或网上饲养转群至立体笼养。转群抓鸭时要轻拿轻放,确保鸭子在放入笼内3分钟内完成。
饲料喂养
笼养的前一周内,继续饲喂育成期饲料,并添加维生素C或复合多维。之后逐渐更换成产蛋期饲料,并增加喂料量促使蛋鸭适时开产。
雏鸭出壳2-5天后可开始笼养,每笼可养1400只,每隔15-20天转群一次,每次转群后喂料量适当减少,防止胀嗦。
环境卫生
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节笼温,注意光照的补充。开始光照时每昼夜不少于14小时,以后逐渐增加至16小时。保持羽毛清洁、体质健壮,并密切关注鸭的发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驱虫防病
蛋鸭上笼20天内驱1次蛔虫,停产换羽期间各驱1次蛔虫和鸭虱,入冬后再驱1次蛔虫。特别注意鸭软脚病的防治,避免鸭多睡,适当驱赶走动。
日常管理
经常检查鸭群活动情况,及时调节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并按要求饲喂优质饲料。保持鸭舍及环境清洁卫生,垫料松软、不潮湿,饲料不结块。对病死鸭要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防疫病传播。
疾病防治
雏鸭舍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及火灾等。定期清理水槽、料槽,确保其清洁卫生。注意观察鸭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鸡鸭在圆笼养殖中的存活率,并确保其健康生长和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