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壳螃蟹该怎么养殖

黑壳蟹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条件

池塘水深应保持在0.6-1.5米之间,最浅不能低于10厘米。

可以在池中建造多个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

池塘坡比要求在1:1.5以下,并可以选择人工建造洞穴,但在放苗前要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每亩用75kg生石灰为宜。

移植水草

移植水草时要注意消毒防害,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和水泥板做防逃设施。

常见的水草品种包括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

水草分布要有疏有密,覆盖率在河蟹生长期应保持在60%~70%,过稀要及时补种或移植,过密要人工清除。

放苗密度

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要求为120-150只/kg。

买回来的苗种要先在水里浸泡2-3分钟,然后取出放置10分钟,重复该操作2-3次后才能放入池塘,以提高成活率。

投喂管理

螃蟹的投喂要遵循“四看四定”原则,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第一次蜕壳前应采取浅水、增强光照、提高水温,及早开食,以投喂小杂鱼或优质颗粒饲料为主,确保第一次蜕壳顺畅。

水质管理

养殖水体应保持清洁、无污染,水源充足且稳定。水质最好为淡水或微咸水,pH值在7-8之间为宜。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各项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都在适宜范围内。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使用调水产品,如芽孢先锋、高活性复合芽孢,快速分解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同时还可净化水质,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底质改良

对于池底黑淤泥厚的池塘,应定期将沉积的有机物、死亡的水草和藻类捞出,防止有害物质积累。

可以使用底质改良剂,如双改先锋,通过氧化和生物双重作用,促进有机质分解,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疾病防控

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定期检查河蟹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在蜕壳高峰期前一周换水后进行蟹池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和磷酸二氢钙以及果寡糖、维生素C等,以减少疾病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养殖黑壳蟹,提高其成活率和产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