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田螺苗子怎么养的

田螺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养殖环境的选择与建设

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底质为泥沙底或泥底的水域,水深1米以上,池底平坦,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同时要避免水中缺氧和敌害生物的存在。

养殖池一般宽1.5米,长10~15米,深30-50厘米,两池之间筑建20厘米高的堤埂以便行走,池底铺垫10厘米厚的肥泥,池中可稀植茭白、芦笋、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给田螺遮阳避暑、攀缘栖息和提供饵料,提高螺池利用率,螺池周围筑高60-80厘米的围墙或网片围栏。

种螺的选择与放养

种螺要求壳完整、无病害、无寄生虫,且规格整齐,生命力强。在选择种螺时,应避免选择过小的种螺,以免影响田螺的生长和繁殖。

放养时间一般为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放养前3~4天先在池子里泼些淡盐水,后每亩水面均匀投入5~10万只苗为宜。

每平方米放养100~150个种螺,在天然水域内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种螺。

饲料投喂

田螺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可以食用水生植物、藻类、有机碎屑等。可套养花白鲢,投喂花鲢宝,用滤饵多泰转化有机质包裹腐殖质团,提升产量。

投喂量为田螺总重的1%~3%,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应安排在上午8~9点或下午4~5点最佳,并根据天气、水质等情况适当调整。

日常管理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防止水质污染。在养殖过程中,还需保持水质的清洁,定期更换水,并注意防止水质污染。

防止农药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养殖池,避免鸟、蛇、鸭等敌害物的侵入,及时清理水中的杂草。

在高温季节,可以增加水流量,保持微流水形式,水位保持在30厘米左右;在冬天,田螺进入泥土中冬眠,应每周换1-2次水,并撒一些切碎的稻草,帮助田螺过冬。

疾病防治

重点是管水和防止鸭、鼠等入池捕食田螺,并防止田螺外逃。田螺宜浅水微流水养殖,池水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在繁殖季节和高温季节更要保持池水流动。

采拾

当田螺重10克以上时,可分批采拾上市。采拾时放干池水,直接下池采拾即可。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田螺,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