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养殖鸡鸭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保暖
在鹅舍的地板上铺设一层松软的稻草,提高水泥地的温度,保证鹅安全越冬。
在鹅舍的四周安装挡风布,为鹅挡风保暖。对于雏鹅,可以在育雏室中安装供暖设备,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度左右。
通风透气
每隔2-3天打开一次窗户,一般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时进行,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细菌滋生,降低鹅的染病几率。
每隔一周打扫一次鹅舍,保持干净整洁,减少疾病的发生。
饲喂
在寒冷的冬季里,鹅会消耗脂肪来抵御寒冷,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每天饲喂3-4次,提高鹅的抗寒能力。
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为鹅提供充足的营养,确保其能安全过冬。
饮水
雏鸡鸭鹅出壳24-26小时要饮水,最好采用深井水或较温暖的自来水,可在水中加黄芪多糖和雏健防病。
阳光利用
冬天的阳光能增加体温,节约能源,增加食欲,杀灭病原,提高抗病力。要充分利用阳光,创造一个让鸡鸭鹅群食饱就睡觉休息的良好环境。
卫生与消毒
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尤其是车辆和人员的消毒,防止疾病传入。
鹅舍应全进全出,避免应激影响鹅的采食量和增重。
疾病防治
加强预防和免疫接种工作,不从外购入家禽及其产品,减少疾病的发生。
使用中药如疫毒清等抗病毒药物,提高鸭鹅的抵抗力,预防风寒感冒和各种病毒性疾病。
养殖密度
冬季可适当加大养殖密度,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密集,以免影响鹅的进食和休息。
温度控制
雏鹅的热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需要提供供热系统来加热,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低温扎堆和挤压。
湿度管理
前期1-2周保持相对高湿度,3周龄至出栏应保持相对低湿度,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鸡鸭鹅在冬天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确保养殖效益。